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4664  434672  434678  434682  434688  434690  434694  434700  434702  434708  434714  434718  434720  434724  434730  434732  434738  434742  434744  434748  434750  434754  434756  434758  434759  434760  434762  434763  434764  434766  434768  434772  434774  434778  434780  434784  434790  434792  434798  434802  434804  434808  434814  434820  434822  434828  434832  434834  434840  434844  434850  434858  447348 

11.对曲词分析理解有误的是(   )

A.“满腔愤恨”是整首曲子的中心,一开头就奠定了感情基调,以下的曲词分层次地表现了史可法目睹扬州城被敌人攻破以后心中无限悲痛愤怒的感情。

B.曲词的第二、三句,写守扬州时,南明朝廷不发救兵,自己带领部队血战,他热爱国家,但是南明朝廷当权者只知道寻欢作乐,让史可法感到万事成空。

C.“吴头楚尾”,指的是江西,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时为吴国、楚国的交界处,就像是首尾相接,因称“吴头楚尾”,后作为江西的代称。

D.“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表明了史可法决心投江殉国的决心。“精魂”指的是忠魂,“大招”是楚辞中的一首招魂曲。

   [五供养]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李香君唱词)

试题详情

9.答案:B

解析:“残山梦最真”是说山河已经残破,可是过去一切景物在梦中还最为真切。

试题详情

10.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对偶、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B.“金陵玉殿莺啼晓”“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与“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将都城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衰败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更强的艺术效果。

C.“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唱曲人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了深挚而强烈的亡国之痛。

D.《扬州慢》下片以“空城”为主线展开,虚实相间,将写景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最后词人又将目光凝聚在桥边的红药上,并直抒胸臆:“年年知为谁生?”

试题详情

9.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十年兴亡”是指苏昆生从少年到老年所看到的南京从兴盛到衰落的一段时期。

B.“残山梦最真”是说残破的山川在梦中最为真切,让人伤感。

C.“尽荠麦青青”是说现在到处只剩下青青的荠麦,已经非常荒凉。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说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战争。

试题详情

7.答案:D

解析:本曲极写萧条,苏词主要特点是雄壮,颇不相同。

试题详情

6.答案:皇陵 皇宫 秦淮河 亡国(或?兴亡)?

试题详情

8.《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试题详情

7.对[北新水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曲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概括了金陵城历经战乱后的衰败景象。

B.“残”“废”“瘦”“空”“萧条”均为形容词,直接定性,似有触目惊心之感,表现出屈辱的历史给现实所留下的痕迹。

C.“夕阳”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早已成为衰亡、凄凉的象征,尤显其历史沧桑和无奈之感。

D.全曲与苏轼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等语似有异曲同工之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閸忥拷 闂傦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