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8213  438221  438227  438231  438237  438239  438243  438249  438251  438257  438263  438267  438269  438273  438279  438281  438287  438291  438293  438297  438299  438303  438305  438307  438308  438309  438311  438312  438313  438315  438317  438321  438323  438327  438329  438333  438339  438341  438347  438351  438353  438357  438363  438369  438371  438377  438381  438383  438389  438393  438399  438407  447348 

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B.王侯将相宁有种?        将军迎曹,欲安所归

C.飘飘如遗世独立。       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儿寒?欲食乎?        技盖至此

试题详情

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  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 大王来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其衰也!

C. 或异二者之为,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哉?

D. 徐公能及君也?     以战? 

试题详情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望幸焉。       B.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C.妪每谓余曰:“某所,母立于兹。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守藩篱。

试题详情

4.注意特殊虚词。(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已)。(2)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中的“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看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3)古是两个单音词,今变为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是以”等。

专题突破通练

[专题综练]

试题详情

3.善于比较,区分一词多性。对于“以”,要弄通其作连词、介词、动词的差别。类似的如“其”、“与”、“之”等词语。

试题详情

2.记忆特殊用法。对于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用法,不必记忆,只记特殊用法。如:“乃”,只记(1)副词,反而、竟然;(2)代词,你的

试题详情

1.重视课内虚词积累。分类记忆理解。如表限定范围副词,有许多: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啻。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表示时间短暂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译为:吗、呢、了、啊、吧。

试题详情

6.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如:表示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等。

试题详情

5.语法切入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

今人方刀俎,我鱼肉,何辞?(《鸿门宴》)

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试题详情

4.语境判定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而”:

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赤壁赋》)

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