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时的能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P(s)+3Cl2(g)===2PCl3(g) ;ΔH=-306 kJ/mol
B.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PCl3(g)+Cl2(g);ΔH=-93 kJ/mol
C.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3的ΔH大于306 kJ/mol
D.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等于399 kJ/mol
解析:A项中ΔH应为-612 kJ/mol;B项中反应为吸热反应,ΔH应为93 kJ/mol.
答案:D
12.下列各组数据中比值为1∶1的是( )
A.过氧化钠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B.中和体积相同、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
C.1 mol·L-1氨水溶液与0.5 mol·L-1氨水溶液中c(OH-)之比
D.相同质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稀硝酸和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析:Na2O2晶体中Na+:O=2∶1;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中,醋酸的浓度要比盐酸大,故中和体积相同、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要大于1∶1.
答案:D
11.下列实验所用装置正确的是( )
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用乙图装置制取乙炔
C.用丙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D.用丁图装置制取乙烯
解析:氢离子的氧化性比铝离子的氧化性大的多,此装置不能精炼铝,故A项错误;乙炔的密度与空气接近,要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制取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要插入液体中便于控制温度,D项错误.
答案:C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100 mL 0.1 mol/L的FeSO4溶液中,加入0.01 mol Na2O2固体2Fe2++2Na2O2+2H2O===4Na++2Fe(OH)2+O2↑
B.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恰好沉淀完全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2H+H2↑+ Cl2↑
D.向 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2Fe2++4Br-+3Cl2===2Fe3++6Cl-+2Br2
解析:A项中,Na2O2具有强氧化性,产物中不可能有Fe(OH)2生成;B项中,SO恰好沉淀完全时,加入的OH-的物质的量是Al3+的4倍,应该生成AlO;C项还有NaOH生成.
答案:D
9.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主族也不同周期;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与W可以形成W2X、W2X2两种共价化合物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O4
C.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W<Z<Y
D.Y、Z两元素单质的氧化性为Y>Z
解析:首先推出X为O,则Z为S,Y为Cl,W为H.
答案:C
8.在实验室中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所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苯 |
苯酚 |
浓溴水 |
过滤 |
B |
乙醇 |
乙醛 |
通入氢气 |
催化加热 |
C |
乙酸 |
乙醛 |
通入氧气 |
催化加热 |
D |
乙酸乙酯 |
乙酸 |
碳酸钠溶液 |
分液 |
解析:A项中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苯中,不会产生沉淀;BC两项中的乙醛和气体反应都是在气相条件下进行,反应不可能彻底;乙酸乙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溶液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钠.
答案:D
7.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ΔH=-905.9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4 mol NH3和5 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 kJ
B.平衡时v正(O2)=v逆(NO)
C.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平衡后升高温度,NH3转化率增大
解析:4 mol NH3和5 mol O2不可能完全反应,故A项错误;平衡时v正(O2)>v逆(NO),关系应为v正(O2)=v逆(NO),B项错误;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左移,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而总质量不变,故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C项正确;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左移,NH3转化率减小,D项错误.
答案:C
6.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后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稀盐酸,NaAlO2溶液
B.FeCl3溶液,浓氨水
C.NaOH溶液,Ca(HCO3)2溶液
D.浓氨水,AgNO3溶液
解析:A中盐酸少量生成Al(OH)3,过量则生成Al3+;C中NaOH少量生成CaCO3和NaHCO3,过量则生成CaCO3和Na2CO3;D中氨水少量生成氢氧化银沉淀,过量则生成银氨溶液;Fe(OH)3不溶于氨水,故选B.
答案:B
5.在有乙离子存在时,仍然能用丙试剂顺利地检验出溶液中是否含有甲离子的是(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
选项 |
甲离子 |
乙离子 |
丙试剂 |
A |
SO |
SO |
稀盐酸、Ba(NO3)2的混合溶液 |
B |
Cl- |
CO |
AgNO3溶液、稀硝酸 |
C |
Al3+ |
Mg2+ |
NaOH溶液 |
D |
Fe2+ |
Fe3+ |
KSCN溶液 |
解析:A项中SO能被丙试剂氧化成SO而造成干扰,不能检验;B项中CO会被丙试剂中的稀硝酸反应而消失,不会对Cl-的检验造成干扰;C项中的Mg2+与丙试剂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并且丙试剂过量时白色沉淀不溶解,这个现象会对检验Al3+(先产生白色沉淀而又慢慢溶解)造成误导而不能确定Al3+是否存在;D项显然不能检验.
答案:B
4.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一份草拟的评估报告,指出塑料奶瓶和婴儿奶粉罐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双酚A(如下图),并不会对婴儿或成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B.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双酚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双酚A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
解析:该有机物含有羟基,因此不属于芳香烃;该有机物可以看做是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被4个原子团取代的产物,因此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双酚A含有酚羟基和碳碳双键,故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