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验探究.抓住特性 1. 重力和重心 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重心(略) 重心的位置有关因素:质量分布.形状.重心的位置可在物体上.也可不在物体上. 探究实验:“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 “奔马的平衡 形变和弹力 A.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产生过程: 相互接触的二个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发生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对要恢复原来的状态.对使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产生条件:接触.形变 注意: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弹力的作用都要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注:A.接触不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一定接触,弹力的数目<=接触点的数目 产生原因:形变 B.演示实验:显示微小形变(附:教学录像片段Ⅱ. C.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和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D.自主活动: 判断正误 (1)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受到的各力中有弹力.那么此物体一定和其它物体接触 (3)物体A对B有弹力.是由于B发生了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接触面 (5)电线吊电灯静止.电灯使电线的形变向下 (6)没有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是不可能的 (7)弹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8)弹力的方向和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画出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E.拓展联想: 弹力的大小:胡克定律 F = kx 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弹力.x为弹簧的形变量(弹簧伸长的长度.缩短的长度.弹簧的长度.弹簧的原长.自然长度)注意:仅适用于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一般物体的弹力和形变成正变关系. 2.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它有哪几类?(略)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之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于是他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这属于上述科学探究的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
环节.
(2)这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做木块,他制做的木块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
B.各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正方体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同的长方体
(3)本实实验中,该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安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木块与弹簧秤相连,弹簧秤水平固定,通过细绳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更易于操作的是
方案二
方案二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②该实验记录的数据是
弹簧秤的读数和木块底面的长宽(式底部面积)
弹簧秤的读数和木块底面的长宽(式底部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市场上有一种在蚊帐内使用的小型直流电动机电风扇.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测电风扇正常运行时的机械功率.于是找到了一台该种电风扇并从铭牌上读出了额定电压U,但是其他字迹不清楚.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打开电风扇底座上的电源盖并取出了两节电池,并从电风扇装电池处的正、负两极各接出一条引线.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备用电池若干节、电键、若干导线、固定电池的电池盒.
精英家教网
①该小组进行了如下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写出第三步实验过程:
A、按事先设计的电路连接各元件,并使滑片处于使电路电阻最大处;
B、合上开关,使滑片从最左端开始缓慢移动,使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明显读数,但电风扇并未转动,读出此时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U0、I0
C、
 

D、用测得的量表示出电动机正常运转时机械功率的表达式为
 

②按上述实验过程,本实验的电路图应选择
 
(填“甲”或“乙”).
③如果你家买了台电风扇,接上电源后,启动风扇开关,风扇电动机不运转,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至少写出两种原因,并说明检测方法.
(2)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分离并测定带电粒子质量的仪器.其原理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计算它的比荷.某实验探究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带电粒子先穿过一个电场强度为E、磁感应强度为B的正交匀强电、磁场,正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取消电场,粒子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带电粒子的荷质比为
 

方案二:带电粒子先经过电压U的加速,然后垂直于磁感线射入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粒子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带电粒子的荷质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9?红桥区二模)(1)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揭示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它的表达式是
E=mc2
E=mc2

(2)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
0.730
0.730
mm.如图乙所示,用多用电表的“×l”欧姆挡,调零后测得金属丝阻值R=
20.0
20.0
Ω,若实验中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
 ρ=
πRd2
4L
πRd2
4L
(用符号表示).
(3)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摆好实验装置如图.
②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     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③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
④释放小车,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   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
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m/s.
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
0.2
0.2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
0.1
0.1
J(g=10m/s2).
(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
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

操作错误:先放小车后开电源等
操作错误:先放小车后开电源等
(至少回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关于物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了理想模型--质点B、在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时,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利用等效替代方法最基本的原则是必须保持效果相同C、利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使用了微小量放大法D、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得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7?深圳二模)弹性势能是发生形变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有关,例如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即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恢复原状时对外做的功越多,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弹性势能跟形变量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定量关系呢?甲和乙两位同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以下是两位同学经历的一些实验探究过程,请你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甲同学在实验前提出了如下猜想: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动能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且跟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弹性势能是物体发生形变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有关,由此可以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也应该是跟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乙同学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用图象法从理论上证实了甲同学的猜想,他所用到的物理知识是:①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F=kx,②克服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请你完成甲同学的证明过程.
(2)两位同学为了用实验来证实他们的猜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一小钢球接触.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小钢球恰好在桌子边缘.让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钢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球在空中飞行后落到水平地面,水平距离为s.为了完成实验,还需下列哪些器材?
A.秒表    B.刻度尺   C.白纸
D.复写纸  E.小球  F.游标卡尺
答:
BCD
BCD

(3)如果在实验中,得到弹簧压缩量x和小球离开桌面后的水平位移s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1 2 3 4
x/cm 2.00 3.00 4.00 5.00
s/cm 10.20 15.14 20.10 25.30
从上面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再结合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能否推断出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EP与压缩量x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要求写出分析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