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16-1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的路程为3km,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km,由于小明的父母战斗在抗“非典 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照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min,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速度各是多少?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湖州一模)如图①是矩形包书纸的示意图,虚线是折痕,四个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折叠进去的宽度.
(1)现有一本书长为25cm,宽为20cm,厚度是2cm,如果按照如图①的包书方式,并且折叠进去的宽度是3cm,则需要包书纸的长和宽分别为多少?(请直接写出答案).
(2)已知数学课本长为26cm,宽为18.5cm,厚为1cm,小明用一张面积为1260cm2 的矩形包书纸按如图①包好了这本书,求折进去的宽度.
(3)如图②,矩形ABCD是一张一个角(△AEF)被污损的包书纸,已知AB=30,BC=50,AE=12,AF=16,要使用没有污损的部分包一本长为19,宽为16,厚为6的字典,小红认为只要按如图②的剪裁方式剪出一张面积最大的矩形PGCH就能包好这本字典.设PM=x,矩形PGCH的面积为y,当x取何值时y最大?并由此判断小红的想法是否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大楼AB的高为16米,远处有一塔CD,小明在楼底A处测得塔顶D处的仰角为60°,在楼顶B处测得塔顶D处的仰角为45°.其中A、C两点分别位于B、D两点正下方,且A、C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求:
(1)塔CD的高度;
(2)若将题目中的数据16米、60°、45°分别改为m米、∠α、∠β(α>β),请用含m、α、β的式子表示塔CD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沙县质检)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周长为16,边OA比OC长2.点E为边BC的中点,以OE为直径的⊙M交x轴于点D,过点D作DF⊥AE于点F.
(1)求OA、OC的长;
(2)请判断直线DF与⊙M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
(3)小明在解答本题时发现△AOE是等腰三角形,他断定;“直线BC上一定存在除点E以外的点P.使得△AOP也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若同意,求出这样的点P的坐标;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
(1)等高线概念:在地图上,我们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叫等高线,
例如,如图1,把海拔高度是50米,100米,150米的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分别形
成50米,100米,150米三条等高线.
(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求坡度的步骤如下:(如图2)
步骤一:根据两点A,B所在的等高线地形图,分别读出点A,B的高度;A,B两点的
铅直距离=点A,B的高度差;
步骤二:量出AB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距离为d个单位,若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m,则A,B两点的水平距离=dn;
步骤三:AB的坡度=
铅直距离
水平距离
=
点A,B的高度差
dn1

请按照下列求解过程完成填空.
某中学学生小明和小丁生活在山城,如图3,小明每天上学从家A经过B沿着公路AB,BP到学校P,小丁每天上学从家C沿着公路CP到学校P.该山城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AB=1.8厘米,BP=3.6厘米,CP=4.2厘米
(1)分别求出AB,BP,CP的坡度(同一段路中间坡度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2)若他们早晨7点同时步行从家出发,中途不停留,谁先到学校?(假设当坡度在
1
10
1
8
之间时,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3米/秒;当坡度在
1
8
1
6
之间
时,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米/秒)
解:(1)AB的水平距离=1.8×50000=90000(厘米)=900(米),AB的坡度=
200-100
900
=
1
9

BP的水平距离=3.6×50000=180000(厘米)=1800(米),BP的坡度=
400-200
1800
=
1
9

CP的水平距离=4.2×50000=210000(厘米)=2100(米),CP的坡度=
 

(2)因为
1
10
1
9
1
8
,所以小明在路段AB,B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3米/秒,因为
 
,所以小丁在路段C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米/秒,斜坡AB的距离=
9002+1002
=906(米),斜坡BP的距离=
18002+2002
=1811(米),斜坡CP的距离=
21002+3002
=2121(米),所以小明从家道学校的时间=
906+1811
1.3
=2090(秒).小丁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约为
 
秒.因此,
 
先到学校.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小明从平面镜子中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16:25: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