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4966  434974  434980  434984  434990  434992  434996  435002  435004  435010  435016  435020  435022  435026  435032  435034  435040  435044  435046  435050  435052  435056  435058  435060  435061  435062  435064  435065  435066  435068  435070  435074  435076  435080  435082  435086  435092  435094  435100  435104  435106  435110  435116  435122  435124  435130  435134  435136  435142  435146  435152  435160  447090 

7. 已知数列满足,则=  

试题详情

6. 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为,若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则等于  

试题详情

5.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且A、B、C三点共线(该直线不过原点O),则S200  

试题详情

4. 若互不相等的实数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且,则 

 

试题详情

3. 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试题详情

2. 在等差数列{a}中,已知a=2,a+a=13,则a+a+a等于   

试题详情

1. 如果-1,a, b,c,-9成等比数列,那么b=   

试题详情

2. 解综合题要总揽全局,尤其要注意上一问的结论可作为下面论证的已知条件,在后面求解的过程中适时应用.

话题3: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题

数列是一特殊的函数,其定义域为正整数集,且是自变量从小到大变化时函数值的序列。注意深刻理解函数性质对数列的影响,分析题目特征,探寻解题切入点.

例6. (2006湖北卷)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n,)(n)均在函数的图像上。(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Ⅰ)设二次函数为f(x)=ax2+bx (a≠0) ,则 f`(x)=2ax+b,由于f`(x)=6x-2,得

a=3 ,  b=-2, 所以  f(x)=3x2-2x.

又因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所以=3n2-2n.

当n≥2时,an=Sn-Sn-1=(3n2-2n)-=6n-5.

当n=1时,a1=S1=3×12-2=6×1-5,所以,an=6n-5 ()

(Ⅱ)由(Ⅰ)得知

故Tn(1-).

因此,要使(1-)<()成立的m必须且仅需满足,即m≥10,所以满足要求的最小正整数m为10.

例7. 设,定义,其中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前2n项的和。

解:(1)=2,

,∴数列{a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两式相减得:

例8. (湖北卷)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点均在函数y=3x-2的图像上。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求使得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本小题主要是考查等差数列、数列求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I)依题意得,

当n≥2时,a;

当n=1时,×-2×1-1-6×1-5

所以()。

(II)由(I)得

因此,使得成立的m必须满足,即m≥10,故满足要求的最小整数m为10。

话题4:数列与解析几何

数列与解析几何综合题,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求解时要充分利用数列、解析几何的概念、性质,并结合图形求解.

例9. 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对一切正整数,点位于函数的图像上,且的横坐标构成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⑴求点的坐标;⑵设抛物线列中的每一条的对称轴都垂直于轴,第条抛物线的顶点为,且过点,记与抛物线相切于的直线的斜率为,求:.

解:(1)

(2)的对称轴垂直于轴,且顶点为.的方程为:

代入上式,得的方程为:

=

点评:本例为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难度较大。(1)、(2)两问运用几何知识算出.

例10. 已知抛物线,过原点作斜率1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第一象限内一点,又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再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如此继续,一般地,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设点.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并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因为在抛物线上,故②,又因为直线的斜率为,即,①②代入可得,  故是以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话题5:数列创新题

例11.(安徽卷)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

,2,…

(Ⅰ)写出的递推关系式(),并求关于的表达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解:由()得:,即,所以,对成立。

,…,相加得:,又,所以,当时也成立。

(Ⅱ)由,得

例12. (福建卷)已知数列{an}满足a1=a, an+1=1+我们知道当a取不同的值时,得到不同的数列,如当a=1时,得到无穷数列:

(Ⅰ)求当a为何值时a4=0;(Ⅱ)设数列{b}满足b1=-1, bn+1=,求证:a取数列{bn}中的任一个数,都可以得到一个有穷数列{an};

   (I)解法一:

故a取数列{bn}中的任一个数,都可以得到一个有穷数列{an}

例13. (全国卷III)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的等比中项.

已知数列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

解:由题意得:       即

成等比数列,

∴该数列的公比为

所以

所以数列的通项为

话题6:永远的递推

例14. 在数列中,

(1),则通项公式= _____

(2),则通项公式= _____

(3),则通项公式= _____

(4),当时,,则通项公式= _____

(5)已知,则通项公式      

(6)设,且. 则通项公式      

(7)设,且. 则通项公式      

解:(1)迭加得:

(2)迭乘得:

(3)迭代得:

(4)取倒数得等差数列:

(5)配方得等比数列:

(6)配方得等比数列:

(7)同除以2n得等差数列:

[模拟试题]

试题详情

4. 解综合题的成败在于审清题目,弄懂来龙去脉,透过给定信息的表象,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和隐含条件,明确解题方向,形成解题策略.

[典型例题]

话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项与和的特征问题

例1. (四川卷)数列的前项和记为(Ⅰ)求的通项公式;(Ⅱ)等差数列的各项为正,其前项和为,且,又成等比数列,求

解:(Ⅰ)由可得,两式相减得

  故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

(Ⅱ)设的公比为,由得,可得,可得

故可设   又

由题意可得     解得

∵等差数列的各项为正,∴  ∴  ∴

例2. (上海卷)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正整数。(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对数列,从第几项起

解:(1) ∵an+ Sn=4096, ∴a1+ S1=4096, a1 =2048.

当n≥2时, an= Sn-Sn-1=(4096-an)-(4096-an-1)= an-1-an 

=,an=2048()n-1.

   (2) ∵log2an=log2[2048()n-1]=12-n,   ∴Tn=(-n2+23n).

   由Tn<-509,解得n>,而n是正整数,于是,n≥46.   ∴从第46项起Tn<-509.

例3. (全国卷Ⅰ)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首项,前n项和为,且。(Ⅰ)求的通项公式;(Ⅱ)求的前n项和

解:(Ⅰ)由  得

可得

因为,所以  解得,因而

(Ⅱ)因为是首项、公比的等比数列,故

则数列的前n项和

前两式相减,得 

  即 

话题2:等差、等比数列的判定问题.

例4. (上海卷)已知有穷数列共有2项(整数≥2),首项=2. 设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2(=1,2,…,2-1),其中常数>1.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2)若=2,数列满足(=1,2,…,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若(2)中的数列满足不等式||+||+…+||+||≤4,求的值.

(1) 证明:当n=1时,a2=2a,则=a;

2≤n≤2k-1时, an+1=(a-1) Sn+2, an=(a-1) Sn-1+2,

an+1-an=(a-1) an,  ∴=a, ∴数列{an}是等比数列.

(2) 解:由(1) 得an=2a, ∴a1a2…an=2a=2a=2,

bn=(n=1,2,…,2k).

(3)设bn,解得n≤k+,又n是正整数,于是当n≤k时, bn<

当n≥k+1时, bn>.

原式=(-b1)+(-b2)+…+(-bk)+(bk+1)+…+(b2k)

=(bk+1+…+b2k)-(b1+…+bk)

==.

≤4,得k2-8k+4≤0,   4-2≤k≤4+2,又k≥2,

∴当k=2,3,4,5,6,7时,原不等式成立.

例5. 已知数列中,是其前项和,并且,⑴设数列,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⑵设数列,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分析:由于{b}和{c}中的项都和{a}中的项有关,{a}中又有S=4a+2,可由S-S作切入点探索解题的途径.

[注2]本题立意与2007年高考题文科20题结构相似.

解:(1)由S=4a,S=4a+2,两式相减,得S-S=4(a-a),即a=4a-4a. (根据b的构造,如何把该式表示成b与b的关系是证明的关键,注意加强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

a-2a=2(a-2a),又b=a-2a,所以b=2b   ①

已知S=4a+2,a=1,a+a=4a+2,解得a=5,b=a-2a=3  ②

由①和②得,数列{b}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b=3·2.

当n≥2时,S=4a+2=2(3n-4)+2;当n=1时,S=a=1也适合上式.

综上可知,所求的前n项和为S=2(3n-4)+2.

说明:1. 本例主要复习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一个数列为等差,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由条件得出递推公式。

试题详情

3. 注意之间关系的转化。如:=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