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976  435984  435990  435994  436000  436002  436006  436012  436014  436020  436026  436030  436032  436036  436042  436044  436050  436054  436056  436060  436062  436066  436068  436070  436071  436072  436074  436075  436076  436078  436080  436084  436086  436090  436092  436096  436102  436104  436110  436114  436116  436120  436126  436132  436134  436140  436144  436146  436152  436156  436162  436170  447090 

3.动宾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说,动宾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运用动宾关系的词语,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后一个词语所表示的事物,避免出现语病。如“每一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与“享有”搭配,而“义务”则不能,应该是“履行义务”。

试题详情

2.偏正关系的词语搭配

从语义上看,偏正关系就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修饰语在意义上必须和中心语搭配,如“灼人的仲夏”就是搭配不当,应说成“灼人的夏日”。又如“我从小出生在教师家庭”,“出生”是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不能用“从小”来修饰,应删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修饰一个中心语时,要特别注意意义上的搭配,如“随着时间与太阳的西斜,海面的色彩变化更大”,“太阳”和“西斜”可以搭配,“时间”与“西斜”显然不能搭配,应分开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斜……”。

试题详情

词与词组合成短语或句子,这些词就成为短语或句子的构成成分,彼此之间就形成一定的关系,如动宾、偏正、并列、主谓等关系。这些关系,实质就是词语之间的意义搭配关系。从结构关系来说,词语的搭配应注意下列问题:

1.并词关系词语的搭配

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是平等的,无主次之分。要注意,表示大小不同概念的词语不能并列,如“报纸”和“杂志”可以并列,“报刊”和“杂志”就不能关弄,因为它在意义上有部分重合。“共青团员”与“高三学生”不能并列,因为它们是交叉关系。“音乐”、“舞蹈”不能与“武术”、“体操”并列,因为它们不是同一大概念的包含的几个小概念。

试题详情

5.要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所谓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严正环境中网友们的词语,这是一种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如果不管人懂不懂,不管恰当不恰当,照搬照套,至少起不到需要的表达作用。

试题详情

4.慎用文言词语

在书面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文言词语,可使语言整齐匀称,表达生动有力,如“巾帼不让须眉”、“孑立,形影相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诞辰”、“教晦”、“瞻仰”、“拜谒”等还可以增加严肃、庄重的感情色彩。即便是“之乎者也”等,用得好,还可以表达幽默或讽刺的意义。

但是,使用文言词语必须慎重。一般说来可以用白话词语表达的,就尽量不使用文言词语。不要把文章写成半文半白,更不要为炫耀而滥用。在特定情况下雷要用时,必须了解其确切含义和感情色彩,否则会出笑话。如“先生不容赐教,足下不胜感激”中,“足下使用错,因为它是对别人的敬称,这里却用作对自己谦称了。又如“家父”、“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母,如果说成“你的家父”、“你的家母”,显然是用错了。

试题详情

3.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

高尔基说:“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因此选用词语还要注意词语的音节配合,发挥汉语的声韵之美,使人听起来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一个句子的内部,要注意词语音节的匀称。在双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单音节与单音节配合;在四音节的词里,一般是双音节与双音节配合。这样可以使音节整齐对称,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例如:“互助”和“停用”都是两个单音节的配合;也可说成“互相帮助”和“停止使用”,这是两个双音节配合。如果说成“互相帮”、“停止用”,就不和谐。为什么对偶句,排比句读起来顺口?就是因为其音节配合得好。“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哔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是也。这一点在讲“语言表达”时还会谈到。

试题详情

2.注意词语的色彩

这里的“色彩”包括感情色采和语体色彩。造用词语要注意其表达的褒、贬或好、恶之情。“殚精积虑”、“处心积虑”,词义相近,但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深思熟虑”是褒义,蓄谋已之“是贬义。但运用语言是一件较复杂的事,在特定的语境下,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语褒用,会产生意相不到的效果。鲁迅《藤野先生》中国”标致“形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就是一例。又如“嘴脸”,用以指人的“嘴”和“脸”时是中性的,但是置于“你看那副嘴脸”中就会有贬义了。

还要注意语体色彩,这是指适用于不同语体的风格色彩。口头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书面语体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商量”,用于口头语体,“商榷”则用于书面语体中的政论语体。“平分秋色”,用于书面语体,“半斤八两”用于口头语体;“杀一儆百”用于书面语体,“杀鸡吓猴”用于口头语体。不过,就像褒、贬可以活用一样,词语的词体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下也是可以活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就属于此类。

试题详情

词语的选用,以词语的积累为前提,没有积累,就无从选择。就选择而言,要注意下列问题:

1.确切地了解词义

这是主要指了解近义词语之间的微细差别。“莅临”、“亲临”都是“临”的意思,但“亲临”强调亲自到。“亲密、亲切、亲热”都是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但“亲密”重在关系,感情密切,无阂核;“亲切”重在感情真挚、恳切;“亲热”重在亲切而热情。“无动于衷”是指内心“不动”,“不动声色”是指外表“不动”诸如此类,应有明确的辨析。

试题详情

3.善扩

善于扩展,是听、读以外的功夫,就是由此及彼,从一个词语扩展到许多相关的词语。一是同类联想,譬如从一个表色彩的词语,联想到许多表示色彩的词语;二是词义联想,即从某个词语的相同或相反的意义上进行联想,譬如从“看”可联想到瞧、望、睹、观、瞅;可以联想到盯、察、注视、凝视、端详、审视、目不转睛;可以联想到窥、窥见、窥探、偷视;可以联想到四顾、环顾、环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侧目而视、怒目而视等。

还有其他的办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氬┑掳鍊楁慨瀵告崲濮椻偓閻涱喛绠涘☉娆愭闂佽法鍣﹂幏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捐鈹戦悩鍙夋悙缂佺媭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