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除去各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  剂操作方法
    ANaN03 (NaCl)过量的AgN03溶液溶解、过滤
    B  H2SO4(HCl)适量BaCl2溶液过滤
    C  CO(H2O )足量的浓H2SO4洗气
    DCuSO4 (Fe)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NaCl能与过量的AgN0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2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一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加足量水溶解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o属于金属元素B.“Co”表示一个钴原子
C.Co核内有27个中子D.C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 C2H4O3,请回答:
(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有个9原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为2:4:3.
(2)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只能烧至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由此可见,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霾,主要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和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根据目前的认识,机动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和工业生产的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都是PM2.5的主要来源.它会对人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

(1)图甲是不同的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示意图,PM10大部分能被阻挡在肺外;PM1颗粒进入血液后,吞噬细胞会对部分颗粒进行吞噬,这些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非特异性(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三效催化转换器”能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为无毒气体.图乙为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
A.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能将引起雾霾的NO2和CO气体转化为N2和CO2
(3)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某同学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A、B、C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某次复习课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1)图a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可以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Ba2+、NO3-(填离子符号).
(2)图b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用同样的方式也能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2H++CO32-═H2O+CO2↑.
通过进一步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可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离子交换的反应,只要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了(或不能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银器发黑发暗原理跟铜器差不多,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硫化氢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欲使银器变亮,须用洗衣粉先洗去表面的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在一起,与碳酸钠溶液一起煮,到银器恢复银白色,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后可看到光亮如新的银器表面.
(1)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Ag2S+6H2O=6Ag+2Al(OH)3↓+3H2S↑
(2)若反应后铝的质量减少了0.9克,则银器上有多少克银变成了硫化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CO2+Ca(OH)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气球膨胀变大.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105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5g白色沉淀和200g滤液,计算:
(1)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
(2)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