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20℃时,将38 g NaCl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Cl B. 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100 g
C.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D.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8 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四组对比实验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序号 | 实验操作 | 结论 |
A | 呼出的气体全部都是CO2 | |
B. | O2含量越高,反应越剧烈 | |
C. |
|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D |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是1∶2∶4
B. 乙烯不属于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 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时,向下列3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 溶液③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 将溶液②升温至40℃,溶液质量增大
D. 将溶液③升温至40℃,溶液浓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合金(Mg2Cu)是一种贮氢材料,高温时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质量比的Mg、Cu单质熔炼获得。该合金完全吸氢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为2Mg2Cu+3H2 3MgH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MgCu
B. “吸氢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Mg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D. 通入氩气的目的是作保护气,防止Mg、Cu与氧气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实验序号),其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资源、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是不可再生能源。汽油中加入乙醇作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会污染大气。请写出这两种气体的化学式并标出氮、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3)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____。
A.治理工地扬尘 B.电厂排放煤烟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秆
(4)氢气是未来的能源,目前尚不能廉价制取。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得0.4g氢气,至少需要消耗锌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践活动中,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说明:暖宝宝的原料中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
实验步骤 | 主要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I | 按上图所示装置连接仪器。关闭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 | ________________。 | 装置气密性良好。 |
II | 用集气瓶收集一瓶氧气,并向其中加入暖宝宝的原料。塞进橡胶塞,在分液漏斗和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稀盐酸,放置一段时间 | 集气瓶内无明显现象 | |
III | 打开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关闭止水夹。 | 观察到部分液体变为棕红色。 | 暖宝宝原料中的部分铁被氧化 |
IV | 打开止水夹 | 稀盐酸流入集气瓶中,并有气泡产生 | 稀盐酸倒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肥厂需大量二氧化碳生产化肥,欲购进一批石灰石(其中杂质不参加任何反应),厂家到产地取样分析以确定价格。他们取样2g,并把2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每次剩余固体质量见下表:
(1)2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用百分数表示)。
(2)1000 kg这种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