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仪器A的名称;
(2)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3)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4)仪器A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1)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实验。
①关于A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红磷应足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②B图试管1中的气体为 ;C图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
(2)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得又白又硬,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来使用
B.将校园里的垃圾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作用.
(1)在一些家用净水器中会使用活性炭,因为它具有 作用从而可以净化水.
(2)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漂白粉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其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CO2+X═CaCO3+2HClO,则X化学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
(1)请用有关的实验数据填空:
①未说明用量取用药品时,液体药品的最少取量是 mL;
②添加酒精时,酒精灯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
③托盘天平称量的准确度是 g;
④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2)下列实验都是我们平时做过的实验,请根据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A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 ;
②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 ;
③C实验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 ;
④指出D实验中的错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自来水、蒸馏水、海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2)天然水中含有部分杂质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溶解物质 | 悬浮物质 | |
主要气体 | 主要离子 | 细菌、藻类、泥沙等 |
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 钙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醋酸 C.蔗糖 D.高锰酸钾
(3)水的净化方法有 、沉淀、过滤、蒸馏.
(4)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
A.H2和O2反应 B.电解水
C.H2和Cl2反应 D.H2和CuO反应(提示:CuO+H2Cu+H2O)
(5)如图所示,实验1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2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实验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 .
②实验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正确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是同学们必备的实验技能,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现象都有错误,请加以改正。
实验(1)将燃着蜡烛迅速伸入瓶中时,燃着的蜡烛会 ,实验(2)错误之处应改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