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木糖醇(C5H12O5)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甜度与蔗糖相当。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中,但含量很低。
龋齿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发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生态环境是牙菌斑。目前普遍认为,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齿。牙菌斑pH 变化可反映牙菌斑内产生酸性物质的情况。木糖醇具有防龋齿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韩旭对木糖醇防龋过程进行了研究,部分内容如下。
研究1:用10%的蔗糖、葡萄糖、木糖醇溶液漱口,牙菌斑pH的变化
研究2:用蔗糖溶液涑口后咀嚼口香糖,牙菌斑pH的变化
研究表明,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率。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龋病的形成是____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导致。
(3)根据研究1,木糖醇不致龋的原因是______。
(4)根据研究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的产物可以引起龋齿。
B 木糖醇(C5H12O5)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C 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小于木糖醇
D 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明显降低患龋率
【答案】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答出两条即可) 酸性 木糖醇在代谢过程中不产生酸性物质 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率 AD
【解析】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答出两条即可);
(2)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病;
(3)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病。由研究1可知,用10%的木糖醇溶液漱口后,牙菌斑pH值没有变化,说明木糖醇代谢过程中不产生酸性物质,故木糖醇不致龋;
(4)根据研究2可知,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率;
(5)A.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的产物可以引起龋齿,选项说法正确;
B.木糖醇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大于木糖醇,选项说法错误;
D.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率,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门捷列夫在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就预言了类似铝的未知元素称为“类铝”,即后来发现的镓的性质。铝和镓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3
B.镓的元素符号为Ga
C.铝原子和镓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依据铝的性质,可以预测镓也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 | |
(1)试管C中产生_____(填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2)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 (填微粒符号) | |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质是_____。 | |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 现象及结论 | 解释 |
试管G中溶液变红 | (5)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_____(填微粒符号)。 | |
(6)向试管H中滴加_____(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溶液中有SO42﹣存在。 | |
结论 |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器盛装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生锈的原因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盛澄清石灰水瓶壁有一层薄膜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用酒精作燃料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
(2)将丙物质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方法。
(3)t3℃时,将70g甲物质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g。
(4)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时,它们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 提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5g打磨后的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装置A中,按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猜想①正确。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将等质量的镁条按照图2进行如下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 a | b | c |
溶液(浓度相同) | H2O | Na2CO3 | NaOH |
30min时产生气体体积(mL) | <0.2 | 0.7 | <0.2 |
气体的主要成分 | H2 | ||
30min时镁条表面情况 | 大量白色固体附着 |
(1)实验2中a组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
(2)探究2中能够说明CO对Mg与水反应起促进作用的证据是____。
探究3: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利用如图装置证明样品中含有MgCO3(夹持仪器略去)。
(1)所需要的试剂分别是:A___、B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废水会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 某工厂利用中和法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和含氢氧化钠的工业废水( 已知两种工业废水的密度均为1.05g.L-1,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5%)。废水处理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8则紫色石蕊试液遇到处理后的废水呈________________色。
(2) 室温下,若要使处理后的废水pH=7,试计算a的值(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证据推理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已知某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含有Na2SO4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种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CuCl2和NH4Cl或两者之一。
按图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_,沉淀F的颜色为____。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
(3)取少量溶液G蒸发结晶,所得的固体为__(填写化学式)。
(4)由上述实验可分析出溶液A的组成为_____。
(5)由上述实验可分析出溶液B的组成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x=8
B.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