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2)“可燃空气”是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
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1782年拉瓦锡实验 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无色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 单质 3Fe + 4H2OFe3O4 + 4H2 ABCD 分解、化合
【解析】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根据 “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和“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可知, “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
(2)“可燃空气”是由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3)根据“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和“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可知,在高温的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
(4)A、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故A正确;
B、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是氢气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故B正确;
C、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是在高温的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故C正确;
D、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是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故D正确。故选ABCD;
(5)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是化合反应;1782年拉瓦锡实验是置换反应;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是分解反应。由题干信息中提供的实验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的组成方法有分解、化合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保存﹣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克? (结果精确到0.1 )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____克?同时加水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y表示的是( )
A. 生成氧气的质量
B.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
C.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 + OH- = 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 (填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________等。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图1探究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图2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 图3探究温度对品红扩散速率的影响
D. 图4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某密困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变化1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 变化Ⅱ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C. 该密闭容器中,变化前后所有的物质均为氧化物
D. 在变化Ⅱ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