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y表示的是(  )

A. 生成氧气的质量

B.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

C.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D.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猛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生成的氧气质量逐渐增加,然后不变;二氧化锰是生成物,质量逐渐增加;固体总质量逐渐减小,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

A、生成氧气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然后不变,不符合题意;

B、固体总质量逐渐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所以从开始反应其质量分数就不断增大,反应停止后不变,符合题意;

D、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始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同学与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都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锌片、铁片、铜片、硫酸锌溶液(无色)、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硫酸铜溶液(蓝色),实验方案如表: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操作

一种金属放入两种溶液中

两种金属同时放入一种溶液中

(1)方案一选择的金属_____

(2)方案二中,当金属足量时,最终烧杯中液体呈_____色;

(3)其他同学设计了以下不同实验方案,其中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有_____(填字母)

A.取一定量硫酸锌溶液,分别加入铁片与铜片

B.取一定量硫酸铜溶液,加入足量铁片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再加入锌片

C.取一定量硫酸亚铁溶液,加入锌片,一段时间后把锌片表面新得物质加入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为一种单质,B为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C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的化学式:B_____ D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B:_____ EB: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 制取一瓶氧气,可从A、B、C、D中选择的装置是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利用B装置与F装置的______(填“a”或“b”)端连接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装入药品前可用注射器E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目的是_______

②将注射器E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E的活塞,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缓慢推动注射器E的活塞后,观察到____________,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常为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补充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该原子有 _____个电子层,X的值是______M元素属于______ (填金属非金属)元素;

2)下列微粒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 ________ 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M元素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_____

4B元素与M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

1)图甲中,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滴酚酞试剂,向试管口棉花上滴浓氨水。过一会,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由此说明_________

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图乙实验中能够推断水的化学式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图丙中,通电前,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实验结束时,松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4)图丁实验中,设计两个集气瓶的目的是_________,该实验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仪器名称:a_______

(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发生装置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用 B 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3)若要制取氢气,在 B 中装有锌粒,那么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 (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 E 置收集该气体,气体从_______ (填“b 或“c”)进入。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难溶性气体,将 B 装置改进为 C 装置 (多孔隔板用来 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_______

(5)某同学从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同学将气体通入D装置中,则该装置中所加入的试剂应为_______ (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把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

A. 丙气体一定是 H2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 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史实在线—水的组成的发现历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白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白雾就是水。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

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了比较纯净的氧气。

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他还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但卡文迪许未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错误地用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这种“元素”,来解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00多摄氏度高温金属铁管,获得了“可燃空气”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变化可以表示为:铁+水黑色固体+“可燃空气”。由此他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可燃空气”和氧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1787年,拉瓦锡命名这种“可燃空气”为“氢气”,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用“伏打电池”在常温下进行了水的电解实验,获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拉瓦锡的结论。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空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2)“可燃空气”是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3)已知1782年拉瓦锡实验中产生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根据已有知识分析上述史实,你认为可以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有________(填序号)。

A.普利斯特里爆炸实验 B.1781年卡文迪许实验

C.1782年拉瓦锡实验 D.1800年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实验

(5)获得的启示:化学上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B. 反应前后各分子的个数比为1111

C. 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