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塞上瓶塞,于是他和他的同学一起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 。
【设计实验】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1)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 不成立 |
(2)另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 产生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猜想 成立 |
【猜想与假设】③全部变质
【设计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1) ① (2) 白色沉淀 Na2CO3+ CaCl2=CaCO3↓+2NaCl (3) ②
【反思与交流】CO2+ 2NaOH = Na2CO3 + H2O、密封
【探索与拓展】(1)10.6 (2)50%
解析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三个猜想:①氢氧化钠没有变质;②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设计实验】: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而氢氧化钠虽然会也盐酸反应,但没有气体生成:NaOH+HCl=NaCl+H2O,所以根据现象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故猜想①不成立,在步骤(2)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溶液中的碳酸钠会与氯化钙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现象:生成了白色沉淀,由于所加的氯化钙溶液是足量,所以把溶液中的碳酸钠全部反应掉了,故在步骤(3)中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仍然呈碱性,也就是说溶液中有NaOH,所以猜想②成立,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 = Na2CO3 + H2O,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探索与拓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可以直接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18.6g+100g-114.2g=4.4g,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钠的质量关系便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CO2+ 2NaOH = Na2CO3 + H2O中碳酸钠与NaOH的质量关系求出变质的NaOH质量,进一步可算出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变质的NaOH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4.4g
(1)106:44=x:4.4g ∴x=10.6g
故原固体中未变质的NaOH质量=18.6g-10.6g=8g
CO2+ 2NaOH = Na2CO3 + H2O
80 106
y 10.6g
(2)80:106=y:10.6g ∴y=8g
故该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8g÷(8g+8g)×100%=50%
考点:氢氧化钠的变质的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11分)实验设计中常通过放大、转化等方式使化学反应现象显现出来,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可从两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方案一:在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时,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
方案二:在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 <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象如下图。
(1)测定pH的操作方法为 。
(2) 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3)强调“pH <7时”作为判断的理由是
方案三: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热,若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1)
(1)表中x约为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当滴加盐酸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拓展应用】下列几个方案中一定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8分)“海水晒盐”所获得的粗盐中,除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某化学小组为得到较纯净的食盐,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活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查阅资料]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
情况如下表所示:
| OH- | CO32- |
Na+ | 溶 | 溶 |
Ca2+ | 微 | 不 |
Mg2+ | 不 | 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的。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现 象 | 结 论 |
| | 情况①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气体D的化学式为 .
(3)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 .
(4)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
(5)B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已知A与E中的阳离子相同,则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 .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 |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 | | 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14.6%的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后加入10.6%的碳酸钠溶液
| 第一次 | 第二次 |
14.6%的稀盐酸的质量 | m | m |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 | 10g | 20g |
加入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 100g | 200g |
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实验现象 | 只有气泡 | 只有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
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是红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黄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是CO
B.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