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C.“温室效应”主要由CO2等气体引起
D.PM2.5专用口罩中被填充了活性炭,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问题填空:
(1)以下是有关CO2气体溶解度的几组数据: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mL)
压强/大气压 | 温度/℃ | ||||
0 | 25 | 50 | 75 | 100 | |
1 | 1.79 | 0.752 | 0.423 | 0.307 | 0.231 |
10 | 15.92 | 7.14 | 4.095 | 2.99 | 2.28 |
25 | 29.30 | 16.20 | 9.71 | 6.82 | 5.73 |
①根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表,叙述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 .
②打开可乐瓶有气体溢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2)如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20°C时,150g水中溶解g甲物质才能形成饱和溶液.
②现有60℃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A.水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乙的质量分数
E.60℃时乙的溶解度
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填序号,下同);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变的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关于物质的鉴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D.用燃烧的木条区分氮气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银、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高锰酸钾、液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 铜锈受热易分解 ② 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_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实验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______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乙的化学式是O2 B. 通常状况下,丙是一种气态物质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获奖,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提出用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
(1)光纤这种材料属于 。(填写编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纳米材料
(2)光纤的质量要求极严。目前使用的光纤是纯度极高的超纯SiO2 , 其制造时的反应原理是:
SiCl4(气)+O2(气) SiO2(固)+2Cl2(气)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