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①NaOH浓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②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做气体的干燥剂
③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和稀有气体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7)由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镁条变黑后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答案】吸收CO2 探究镁条变黑是否只与氧气有关 O2、N2 2、5 需O2、CO2、水蒸气同时存在 常温下,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Mg、C、O、H
【解析】
(1)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填吸收CO2。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水蒸气,实验1探究镁条变黑是否只与氧气有关,故填探究镁条变黑是否只与氧气有关。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水蒸气,又通入约4mLCO2,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O2、N2,故填O2、N2。
(4)实验2加入2mL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说明氧气、水蒸气不是镁条变黑的条件;实验5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说明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故填2、5。
(5)由实验5可知,在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存时,镁条才能变黑,故填需O2、CO2、水蒸气同时存在。
(6)常温下,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填常温下,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7)由实验5可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镁条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存,四种物质中共含镁、碳、氧、氢四种元素,所以镁条变黑后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这四种元素,故填Mg、C、O、H。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C是B、D两物质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各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物质C的用途之一为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反应
条件略去).
(1)该反应一定不属于分解反应和_____________反应.
(2)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_______________
(3)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___________
(4)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甲组的同学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①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化学兴趣小组乙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20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通入一氧化碳实验,至反应完全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据图解决有关问题:①写出图1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中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
②图2中M点表示反应 _______(填“进行中”或“结束”),图2 中16.8克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③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氢气可以通过煤的气化得到,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氢气也可以由甲醇(CH3OH)转化获得,甲醇转化为氢气的流程如下:
①甲醇(CH3OH)中含有___________种元素。
②在蒸发器内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在反应器内发生两个反应:
i. CH3OHCO+2H2;
ii. CO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反应转化为CO2和另一种可燃性气体;
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3-4-11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3-4-11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现有仪器如下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识别仪器)写出仪器i的名称______;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上述仪器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一定用不到的是_______(填仪器编号),该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制取氢气,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要用如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_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并用此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然后将其灼烧(2Cu+O22CuO)。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己略去夹持装置):
① 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_____(填字母)。
A.收集到更多的O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A~G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D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填“E”、“F”或“G”)。
③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电解水:__________,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18日新华社报道:中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8H2O;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集上来的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CH4·8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氢原子个数是________,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