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E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碱石灰(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防反应物冲出;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C
C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AC.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分析 方法二:根据实验的要求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完成;(根据制取气体时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考虑;
【实验探究】
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根据制取氮气的反应所需装置的特点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饱和NaNO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氮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考虑;
(3)根据氯化铵的质量算出生成氮气的质量,再除以氮气的体积;
【解释与结论】根据方法二得到的氮气不纯进行考虑.
【反思与评价】
(1)因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蒸馏瓶内气体膨胀,压强会增大,使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不容易滴下;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解答 解:方法二: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为保证所得氨气尽可能纯净,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
【实验探究】
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Q,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
(3)设反应生成N2的质量为x
  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53.5          28
         0.21g          x
     $\frac{53.5}{28}$=$\frac{0.21g}{x}$
解得x=0.11g;
生成氮气的体积为:100ml-12ml=88ml=0.088L
生成氮气的密度为:$\frac{0.11g}{0.088L}$=1.25g/L;
【解释与结论】
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只是除去了氧气,其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杂质,由于稀有气体的密度比氮气密度大,所以导致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答案:
【方法二】E;碱石灰;
【实验探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防反应物冲出;(3)0.11g;1.25g/L
【解释与结论】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反思与评价】
(1)C;(2)AC.

点评 本题是一信息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分析能力,能会从题干信息中找突破口,根据信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身体健康与元素所需密不可分,如果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病)的是(  )
A.OB.CaC.ZnD.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表是小明同学在除杂时所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
AK2SO4溶液(NH42SO4KOH溶液
BCaO固体CaCO3稀HCl
CCO2气体HClNaOH溶液
DFeSO4溶液CuSO4Mg粉
A.AB.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酒精的熔点为-114.1℃,即在常温下,酒精不可能为固态.
【实验探究Ⅰ】:
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固体中含有Na+
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可溶于水.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溶液变蓝.溶液为碱性.
(此格不必填写)
实验结论:小云认为该白色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联想与解释】小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玻璃导管的成分中可能含有钠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纳米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下图是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并配平该工艺中生成CaCO3固体的反应方程式:CaCl2+2NH3•H2O+CO2=CaCO3+2NH4Cl+H2O
(2)若在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操作l的名称是过滤,使用到的玻璃实验用品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操作2为:加水清洗、检验和干燥,检验操作中选用的试剂为②.(选择序号)①NH4Cl溶液    ②AgNO3溶液     ③CaCl2溶液     ④Ba(NO32溶液
(3)上述流程中的副产品(NH4Cl)可用作氮肥(化肥、肥料) (写一种用途).NH4Cl与NaOH溶液混合微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施用该肥料时,要避免与碱性(填“酸性”或“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免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①氮原子N;②钠离子Na+;③2个水分子2H2O;④氧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stackrel{+2}{Mg}$O;
⑤氨气NH3;⑥2个氮分子2N2;⑦硫酸铝Al2(SO43;⑧铵根离子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NaNO2(亚硝酸钠)、NaCl和物质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把80g NaNO2固体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t2℃时,NaNO2、NaCl和物质M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NO2>NaCl>M;
(3)分别将NaNO2、NaCl和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填序号).
A.NaNO2>M>NaCl   B.NaNO2>NaCl=M    C.NaNO2>NaCl>M
(4)亚硝酸钠NaNO2有毒.为了区别NaNO2与NaCl固体,20℃时分别取NaNO2、NaCl各5.0g于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4)如图乙所示,当往试管中加入5mL稀盐酸时,试管内立刻产生大量气泡,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并放出大量热,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当反应完全后,发现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NaNO2、NaCl、M三种物质中的Na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某同学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名称是钠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Cl.
(2)核电荷数为12 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为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根据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制取气体时都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B,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为C.
(4)A实验结束,(用排水法收集)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_,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5)已知硫化氢气体可由硫铁矿(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反应,在常温下制得.该气体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