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表是小明同学在除杂时所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
AK2SO4溶液(NH42SO4KOH溶液
BCaO固体CaCO3稀HCl
CCO2气体HClNaOH溶液
DFeSO4溶液CuSO4Mg粉
A.AB.BC.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NH42SO4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氨气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Mg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塑料老化B.酒精挥发C.冰雪融化D.石油分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同一种原子B.同一种离子C.同一种分子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碘酒98%的浓硫酸石灰水生理盐水酒精溶液盐酸硫酸铜溶液
溶质
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物质X可发生“X+酸→盐+H2O”的反应,则X可能是(  )
A.FeB.CO2C.CuSO4D.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Na2O+H2O═2NaOH.
③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
(1)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盛放固体Na的仪器名称是硬质玻璃管;
②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B、C中盛放的液体分别是NaHCO3溶液、浓硫酸,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净化吸收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③装置尾端的气球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2)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C和CO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
③上述三个实验已经确认了三种物质的存在,验证另一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加入过量的X试剂,过滤后,向滤液中再加入酚酞试液.
Ⅰ.X试剂可以选择下面何种物质D.
A.石灰水 B.Ca(OH)2溶液       C.稀盐酸 D.BaCl2溶液
Ⅱ.向滤液中再加入酚酞试液时,若出现溶液变红色现象时,说明第四种物质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甲烷、B.生石灰、C.食醋、D.碳酸钠、E.氢氧化钙、F.二氧化碳、G.氢氧化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    
(2)能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B;
(3)厨房调味品中pH小于7的是C;     
(4)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D;
(5)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碱E;
(6)光合作用中吸收的气体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E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碱石灰(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防反应物冲出;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C
C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AC.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业,还是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化学式为C2H4,容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请根据乙烯的化学式,写出其表示的意义一个乙烯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写出一点即可).
(2)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2H2O.
(3)根据材料写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