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小云同学对烧煮食物的某种固体酒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她的探究过程吧!
【提出问题】:固体酒精是固态的酒精吗?
【查阅资料一】: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6O,熔点为-114.1℃,沸点为78.5℃,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得出结论】:小云认为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她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酒精的熔点为-114.1℃,即在常温下,酒精不可能为固态.
【实验探究Ⅰ】:
取少量固体酒精置于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固体酒精完全燃烧后,蒸发皿中残余了少量白色固体.
【提出新问题】:白色固体究竟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二】:由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作为凝固剂,酒精填充在硬脂酸钠骨架间隙中,即可得到固体酒精.固体酒精在较高的温度下燃烧时,硬脂酸钠可完全转化为硬脂酸和氢氧化钠,硬脂酸和酒精均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探究Ⅱ】: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铂丝蘸取该固体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固体中含有Na+
将该固体置于足量蒸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固体可溶于水.
取少量②所得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并振荡.溶液变蓝.溶液为碱性.
(此格不必填写)
实验结论:小云认为该白色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联想与解释】小云联想到老师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其原因可能是:玻璃导管的成分中可能含有钠离子.

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固体酒精若是固态的酒精的话,在常温下将是液态,因为酒精的熔点是-114.1℃进行解答;
【实验探究Ⅱ】:要证明氢氧化钠存在的方法是测定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所以要先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并且把碳酸钠除去,再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
实验结论: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进行解答;
【联想与解释】根据钠离子燃烧时火焰呈黄色进行解答.

解答 解:【得出结论】:酒精的熔点为-114.1℃,即在常温下,酒精不可能为固态,所以固体酒精不是固态的酒精;故填:酒精的熔点为-114.1℃,即在常温下,酒精不可能为固态;
[实验探究Ⅱ]: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通过测定溶液显碱性来确定氢氧化钠的存在.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会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应先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并将其除去,检验碳酸根离子用钙离子,但不能混入氢氧根离子,可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故答案为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①所得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待充分反应后,滴加数滴无色酚酞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变红
(此格不须填写)
实验结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该白色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联想与解释】:钠离子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所以用玻璃导管将纯净的氢气导出并点燃时,燃烧火焰为黄色.故填:玻璃导管的成分中可能含有钠离子.

点评 检验混合物中的多种物质时,要注意检验的顺序,同时要把影响后面物质检验的物质除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g碳和4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8 gB.11 gC.8 gD.5.5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碘酒98%的浓硫酸石灰水生理盐水酒精溶液盐酸硫酸铜溶液
溶质
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Na2O+H2O═2NaOH.
③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
(1)设计实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①盛放固体Na的仪器名称是硬质玻璃管;
②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B、C中盛放的液体分别是NaHCO3溶液、浓硫酸,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净化吸收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③装置尾端的气球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空气污染.
(2)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C和CO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水.
③上述三个实验已经确认了三种物质的存在,验证另一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先加入过量的X试剂,过滤后,向滤液中再加入酚酞试液.
Ⅰ.X试剂可以选择下面何种物质D.
A.石灰水 B.Ca(OH)2溶液       C.稀盐酸 D.BaCl2溶液
Ⅱ.向滤液中再加入酚酞试液时,若出现溶液变红色现象时,说明第四种物质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甲烷、B.生石灰、C.食醋、D.碳酸钠、E.氢氧化钙、F.二氧化碳、G.氢氧化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A;    
(2)能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B;
(3)厨房调味品中pH小于7的是C;     
(4)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D;
(5)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碱E;
(6)光合作用中吸收的气体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B.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E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碱石灰(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下图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防反应物冲出;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 (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C
C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AC.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不同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在一次玩耍中,偶然发现竹子浸没水中后,在竹子上打一小洞,会看到水中有很多小气泡冒出.
提出问题:竹子中含有什么气体呢?
猜想与假设: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氧气,也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氧气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中,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排水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如右图).用放大镜聚焦,发现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含有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冷却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打开止水夹B,结果流入甲瓶中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frac{1}{10}$.
(3)再往乙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拓展与迁移: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中的气体含量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对竹子中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和已有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等知识,相比较后你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比竹子中氧气含量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竹子中二氧化碳含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