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干冰升华
C.矿石炼铁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矿石炼铁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有新物质碱式碳酸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所选装置均填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写出一个用装置C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O2↑;收集此气体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D或E,利用该收集装置还能收集的一种气体是H2或CO2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A,原因是:可通过注射器来控制加水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温室效应可使全球地表温度上升.正是由于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但过度的温室效应可导致冰川融化、土地沙漠化、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下列气体中不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
A.CO2B.CH4C.O3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
A.将空的集气瓶瓶口向下浸入水中,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中
B.将由射器栓塞拉到10mL刻度处,用食指抵住针孔,栓塞不能推到底部
C.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将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同时落下,发现两铁球同时着地
D.晓明在家中阳台上将玻璃弹子和纸片同时丢下,发现玻璃弹子先着地、纸片后着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两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白糖和碳酸氢铵,你有什么方法可将它们区别开来?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高温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A代表的是CH4(填化学式);四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是ACD(填图中的字母);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试管 ②酒精灯.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二氧化锰(填药品名称),其起催化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能(填“能”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4)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c端进入(填“c”或“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定性和定量是研究问题的两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某个实验现象来定性认识某个化学反应的发生,也可以通过称量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定量研究某个化学反应.

(1)装置一是定性和定量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装置图,a图中从左边导管通入气体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清石灰水变浑浊.b图中从左边导管通入气体后,通过称量U型管增重的质量确定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干燥管中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U型管.
(2)装置二是定性和定量检验H2O(填物质化学式)存在的装置图,若有该物质通过c装置,c图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变为蓝色.利用图d进行定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方法是称量d装置前后的质量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1)小雨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容易生锈;
(2)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3)小玲发现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或水接触;
(2)查阅有关资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了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块小铜片分别按如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NaOH可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谈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氧气(填写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出的结论填空:
(1)写出一份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保持金属表面的干净;在金属表面镀铬或镀锌;刷漆;涂油等;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与氧气隔绝或充入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如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