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中(括号所示为主要成分的化学式),能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食醋(CH3COOH)
B 食用纯碱(Na2CO3)
C 味精(C5H8NO4Na)
(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化肥尿素[CO(NH2)2],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生产尿素的反应中,丙与丁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A 10:3
【解析】
(1)鸡蛋壳的主要组分为碳酸钙,属于碳酸盐:
A、食醋主要组分为醋酸,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选项A符合题意;
B、食用碱主要组分为碳酸钠,碳酸钠与碳酸钙都是碳酸盐,两者不发生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味精主要组分为谷氨酸钠,属于盐,与碳酸钙不发生反应,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天然气主要组分为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甲为NH3,乙为CO2,丙为CO(NH2)2,丁为H2O,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以看到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数为1:1,所以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1×60):(1×18)=10:3;
故答案为:10:3。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温度为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两物质中,通过升温的方法能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t2℃时,将8g甲物质投入到1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用一定的方法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溶剂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 D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HCl和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相应离子,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Ba2+和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___,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且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是 。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H2SO4溶液和Ba(NO3)2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Ba2+和SO42-在溶液中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NaOH和K2CO3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_____和Na+和OH-能大量共存。
(知识升华)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离子交换,只要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了(或不能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和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又称为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兴趣小组欲利用ZnCO3和Cu2O的混合物制备硫酸锌和金属铜。该小组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1)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A中的物质有_____。
(2)加入过量的Y有两个作用:一是_____,二是_____。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操作Ⅰ、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该仪器在操作Ⅱ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
(4)操作Ⅲ包含蒸发浓缩、_____、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1)打开止水夹,向Ⅰ中液体加入一种黑色固体、Ⅱ中液体加入白磷。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且Ⅱ中白磷燃烧。
①写出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Ⅱ中白磷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止水夹,向Ⅰ中稀硫酸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但Ⅱ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无其它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Ⅱ中液面上升,并产生气泡。
①关闭止水夹前,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没有前辈科学家的不断追求就没有今天的科技发展。
(1)下图是在我们教材上册P13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预期,结合图示分析导致误差产生的一条可能主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因实验是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40℃时即可燃烧,且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相同。
④实验小组用手持仪器测定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如下图示。
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和对图像观察,谈谈你对可燃物燃烧的重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
⑤下图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根据现在的认识,请对此加以补充:_______________。
(2)在1777年,拉瓦锡利用⑤的图示装置还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物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⑥质量守恒的原因在于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D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⑦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
A衣服淋湿后变重了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
C白醋放在敞口容器中 D用洗洁精洗去盘子的油污
⑧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gA和7.3g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2.7gC,同时得到D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次氯酸(HClO)溶液和次氯酸钠(NaClO)溶液都具有漂泊、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易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一定含有____,可能还有NaClO、HCl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为验证猜想,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Ⅰ、向盛有有色布条的烧杯中滴加该消毒液适量,放置一段时间 | 布条不褪色 | 该消毒液中___ |
Ⅱ、另取该消毒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震荡 | _ | 该消毒液中含有Na2CO3 |
实验Ⅱ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该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中溶质有__。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_。一般不要“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_。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1)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
(2)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