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用“捕捉”的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若利用该反应生产64 t甲醇,则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为_____ t。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点溶液为蓝色
B.a点固体为Zn、Cu、Ag
C.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c点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粉末样品,可能由 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测定该样品的组成,做如下实验:
Ⅰ.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
Ⅱ.另取少量粉末样品,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1)由上述实验可推测样品中一定不含有上述物质中的 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为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另取少量样品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业废料含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Fe+Fe2(SO4)3=3FeSO4
(1)进行过滤操作的是过程______(填“Ⅰ”“Ⅱ”“Ⅲ”)。
(2)过程Ⅲ加入适量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下图完成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相关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将锥形瓶底部置于80℃热水中,观察到底部白磷先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匙中的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
(2)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K,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
(1)水常用于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消毒剂有液氯(Cl2)。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试剂Y的名称是______。
②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__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③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有氧化杀毒作用。写出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HClO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
⑤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 20°C时,相同质量的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 40°C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甲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
C 40°C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C,过滤,得到甲、乙两种固体的质量一样多
D 20°C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加热到40°C时,甲、乙固体全部消失,均形成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含有、、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可能含
B.滤液中一定含、、、
C.滤液中一定含、,可能含
D.滤液中一定含、,不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的学科特征让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成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根据Na、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
②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中“O”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①参加该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填微粒符号)。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