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在实验室用一下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A(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若用过氧化氢的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B(填字母).
(3)实验室可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4)军军用装置E做实验时,没有看到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至少写两条)①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②细铁丝上有锈等.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军军用装置E做实验时,没有看到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细铁丝上有锈;铁丝不够细等.

解答 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A; 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B;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答案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正;
(4)军军用装置E做实验时,没有看到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细铁丝上有锈;铁丝不够细等;故答案为: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用980g稀硫酸恰好能与80g含铜80%的废料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求:
(1)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图所示:

(1)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是(填序号)CBA 或者BCA;    
A.Na2CO3 B.NaOH C.BaCl2
(2)将滤液的pH调至中性应加入的试剂是稀HCl;
(3)操作a的名称是蒸发;
(4)流程中所得饱和食盐水可用于制取纯碱等产品,其反应原理: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氮化铝(AlN)是新型的电子绝缘基片材料,用于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路中.某兴趣小组开展了制取氮化铝并测定所得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的实验.
【实验一】制取氮化铝样品
【查阅资料】在高温下氮气、碳和三氧化二铝反应可以生成氮化铝粉和一氧化碳,用此方法制得的氮化铝中含少量杂质碳和氧化铝.
【实验设计】利用空气为原料,除去其它成分来获得氮气,进而和碳、三氧化二铝反应制取氮化铝.

请回答:
(1)如果洗气瓶A、B中的溶液互换位置,则空气中的水将不能除去;
(2)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C+Al2O3$\frac{\underline{\;\;△\;\;}}{\;}$2AlN+3CO;
【实验二】测定所制氮化铝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1)Al2O3+2NaOH═2NaAlO2+H2O; 
(2)AlN+NaOH+H2O═NaAlO2+NH3↑.
(3)氨气易溶于水且易与酸反应.
【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乙组装仪器,将9.1g氮化铝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
②称得盛有稀硫酸的烧杯和漏斗的总质量为200g
③打开止水夹C,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滴入浓NaOH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④打开止水夹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⑤再次称量盛有稀硫酸的烧杯和漏斗的质量和为203.4g
⑥重复实验④⑤步骤后称得盛有稀硫酸的烧杯和漏斗的总质量仍为203.4g
【实验讨论】
(1)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置中使用漏斗的目的是防止液体倒吸.
(3)如果把烧杯中的稀硫酸换成浓硫酸,测定结果会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4)步骤④的目的是使反应产生的氨气充分吸收.
【实验结论】所制氮化铝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红同学在家里做实验:测定糖溶于水时,水的体积变化情况,她的操作步骤是:①将20mL水倒入玻璃杯中,②糖完全溶解后观察液面的高度;③静置;④把两块冰糖放入盛水的玻璃杯里;⑤在水面上用铅笔画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①⑤④③②(填序号,有些步骤可重复使用)
(2)两块冰糖刚放入水中时液面高度上升,待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高度下降(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依据此实验,小红得到的结论是分子间有间隔,在水分子作用下糖的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液体体积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蛋壳的成分开展了有关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蛋壳放入容器中;②往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较多的气泡产生;③…;④得出结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1)请补全第③步的实验内容与现象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为了测定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用蛋壳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有关数据如表:(CO2的密度为2克/升)
蛋壳的质量(克)加入稀盐酸质量(克)收集到CO2气体体积(升)
7.51001.1
请你通过列式计算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研究表明,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优点.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体温为37℃时,在人体内,木糖醇的溶解度>(填“>”、“<”或“=”)蔗糖的溶解度.
(2)40℃时,将30克木糖醇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1)【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酸.
A.酸           B.碱         C.盐
【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HCO3或Na2SO4或NaCl(任写一种).
(2)【设计并实验】
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B.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且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3)小明认为它是NaOH溶液,小俊认为它是Na2CO3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图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
取样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钡溶液)
产生气泡
(或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BaCl2=BaCO3↓+2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玻璃瓶中都装满冷开水,并加入碳酸氢钠(一种二氧化碳释放剂).将装置置于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判断甲、乙两瓶中哪枚铁钉先出现锈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