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近期,杭州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由于PM2.5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它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器官和肺泡,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内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进一步产生危害.PM2.5的主要来源除了燃煤发电、工业生产外,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途径.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市区的A地段分三组对空气进行分时采样,采样时段与测试结果如下表:
车流量
PM2.5浓度
组别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19894392
第2组22833895
第3组20864188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车流量设置为实验的变量,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市区的A地段,空气中PM2.5的浓度在下班时段最大.
(2)大量的PM2.5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材料告诉我们,人体中最先受到PM2.5影响的是呼吸系统.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BD.
A.增加绿化面积          B.过年时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C.提倡秸秆焚烧          D.减少汽车的使用,近距离提倡自行车出行
(4)近来很多家庭也购买了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一般经过①滤网过滤、②活性炭吸附、③负离子沉降、④臭氧消毒等四步骤,其中主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实现净化目的是④.

(5)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如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如果催化转化器中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请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frac{\underline{\;铂\;}}{\;}$2CO2+N2

分析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解答;
(2)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慢性中毒等,另外还有致畸变的作用;
(3)根据雾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4)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5)根据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上班时段,车流量较大,PM2.5的平均值为86;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1.66,可以看出,空气中PM2.5的浓度下班时段最大.
(2)分析资料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器气管和支气管,PM2.5颗粒物微小,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的疾病.
(3)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少开车、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多植树造林等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4)①滤网过滤、②活性炭吸附、③负离子沉降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臭氧消毒的过程中消毒剂能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frac{\underline{\;铂\;}}{\;}$2CO2+N2
故答案为:(1)下班;
(2)呼吸;
(3)ABD;
(4)④
(5)2CO+2NO$\frac{\underline{\;铂\;}}{\;}$2CO2+N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目前人类发现的化合物种类有3000多万种,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这些物质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某同学归纳的分类标准和例证,其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如KClO3、SO2
B.含有两种元素以上的物质就是化合物,如KCl、H2O2溶液等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机物,如CH4、CO2
D.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是单质,如N2、Hg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①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气体收集装置是D.
②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
③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注意的是:
Ⅰ.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Ⅱ.选择合适的药品;Ⅲ.需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④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C或AE.
(2)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本41页7题中有一问:为什么汗水带有咸味?我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氯化钠.
【查阅资料】用铂丝蘸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
【制订计划】为了证明产生咸味的物质是猜想中的物质,一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阴离子Cl-
(填离子符号,下同),二是要证明汗水中含有阳离子Na+
【进行实验】①证明阴离子的实验:向汗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振荡,仍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证明阳离子的实验:用铂丝蘸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
【结论】经过上述实验证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猜想正确.
【分析与交流】上述实验中,证明阴离子存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中都是氧气B.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C.该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D.有氧气蜡烛也不一定能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2CO3加入:澄清石灰水中B.Fe2O3 加入NaOH溶液中
C.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向Ba(OH)2中滴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属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降雨B.活性炭吸附异味
C.冰雪融化D.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氧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猜想②:该气体是CO.
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处理的方法是点燃尾气.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B.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在燃烧匙里乘足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试回答:
①实验现象为: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②此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③此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④此实验中,所用的红磷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原因是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钟罩内气体减少不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