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如图:在燃烧匙里乘足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试回答:
①实验现象为: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②此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③此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④此实验中,所用的红磷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原因是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钟罩内气体减少不明显.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在本实验中应用的原理就是改变钟罩内的压强,达到实验的目的.点燃条件下,红磷能够在空气中剧烈的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生成五氧化二磷;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解: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实验过程中由于钟罩内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故水面逐渐上升.故填:烟;水面逐渐上升至约刻度1;
②上升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故填: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此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化合反应;
④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占据了氧气的空间,会导致水面不上升,或上升的很少,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不能;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钟罩内气体减少不明显.

点评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选择的药品只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同时还不能产生气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近期,杭州多次出现雾霾天气,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由于PM2.5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它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器官和肺泡,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内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进一步产生危害.PM2.5的主要来源除了燃煤发电、工业生产外,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途径.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市区的A地段分三组对空气进行分时采样,采样时段与测试结果如下表:
车流量
PM2.5浓度
组别
     清晨
(车流量最小)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19894392
第2组22833895
第3组20864188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车流量设置为实验的变量,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市区的A地段,空气中PM2.5的浓度在下班时段最大.
(2)大量的PM2.5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材料告诉我们,人体中最先受到PM2.5影响的是呼吸系统.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BD.
A.增加绿化面积          B.过年时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C.提倡秸秆焚烧          D.减少汽车的使用,近距离提倡自行车出行
(4)近来很多家庭也购买了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一般经过①滤网过滤、②活性炭吸附、③负离子沉降、④臭氧消毒等四步骤,其中主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实现净化目的是④.

(5)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如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如果催化转化器中通常采用铂等贵重金属作催化剂,请写出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frac{\underline{\;铂\;}}{\;}$2CO2+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方框中连接的是装置C和D,目的是进行尾气处理,则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cbd.(用箭头和接口字母表示)
(2)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两种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A.最外层电子数B.中子数C.相对原子质量D.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分子(选填分子,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从金属材料的发展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什么有关(  )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金属的延展性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的冶炼难易程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小组实验时,往往按“操作--现象--结论”这样的程序进行,下列对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硫酸,固体表面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该物质一定是金属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该沉淀一定是硫酸钡
C.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判定反应正好完全
D.把铁钉放进硫酸铜溶液中,铁的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可以判定铁比铜活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氯化钠固体
B.
  液体过滤
C.
点燃酒精灯
D.
    存储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兴趣小组同学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克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每次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见图.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克1.5克
第二次加入5克1.0克
第三次加入5克0.5克
第四次加入5克0.3克
计算:
(1)分析上述图与表,第二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0克;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