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渤海湾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海水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晒盐属于混合物分离操作中的___。(填序号)
A 蒸馏 B 蒸发 C 过滤 D 沉淀
(2)渤海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小明家欲将石油液气灶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灶具,他应将空气管口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渤海湾盛产食盐,下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 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②20℃时,将4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③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升高温度 B 加溶质NH4Cl C 加水 D 恒温蒸发水
(5)当地人从渤海湾引水浇灌当地的大樱桃和白黄瓜,这些瓜果含的营养元素主要有哪些(水除外)_______;为提高这些瓜果的产量,他们采用了滴灌梯度施肥技术,在幼苗期以_________肥为主,促进根系发达.
【答案】混合物 B 2C4H10+13O28CO2+10H2O 减小 金属材料 Fe2O3+3CO2Fe+3CO2 NaCl 136 BD 维生素 磷
【解析】
(1)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海水晒盐主要是通过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使晶体结晶析出的过程,所以蒸发就是混合物的分离;故填:混合物;B;
(2)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完全燃烧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由化学方程式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可知,燃烧相同体积的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时,天然气消耗的氧气少,因此燃烧石油液化气的灶具改为燃天然气灶具,灶具的改进方法是减小空气的进入量;故填:2C4H10+13O28CO2+10H2O;减小;
(3)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填:金属材料;Fe2O3+3CO2Fe+3CO2;
(4)①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故填:NaCl;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4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36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36g=136g,故填:136;
③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氯化铵固体或是恒温蒸发水,故填:BD;
(5)瓜果含的营养元素主要有哪些水和维生素;为提高这些瓜果的产量,他们采用了滴灌梯度施肥技术,在幼苗期以磷肥为主,促进根系发达.故填:维生素;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6g胆矾(CuSO4·5H2O)晶体,研细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黑色,研细备用。
④按上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试管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甲乙的因素均忽略。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 氯酸钾(KClO3)质量/g | 其他物质质量/g | 待测数据 |
1 | 2 | / | |
2 | 2 | 氧化铜(CuO)0.5 | |
3 | 2 | 二氧化锰(MnO2)0.5 |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表格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
(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
a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
c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d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4)若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lmL,刻度A为20,则此时气体的读数为___________。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提示:可从催化剂的概念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实验表明,加入氧化铜(CuO)后产生氧气(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 | 氧化铜(CuO)能加快氯酸钾(KClO3)的分解 |
①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氯酸钾在水中溶解度(100 g水中的最大溶解量)较小,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I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四种物质都由离子构成。请表示两个氯酸根离子_____。
(4)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发现铜生锈后变成绿色物质,请教老师后得知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2,并在老师建议下完成了下列实验:
(提出问题)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花同学提出如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是炭粉;
猜想二: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猜想三: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
你认为猜想_____不正确,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而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于是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猜想_____成立。
(得出结论)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生成了氧化铜和水。但小美同学仔细分析数据后发现应该还有其他物质。你认为她的依据是_____。
(讨论与反思)其他物质最有可能是二氧化碳,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物质的存在:_____。据此,请写出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将Y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气体X、Y都含有_____元素,但它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同,其原因_____;写出Y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来水厂净水的基本流程如下:
(1)明矾的净水原理:_____________。
(2)吸附池中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结构。
(3)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办法是________。
(4)水的电解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40克石灰石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使之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0克,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26.8克。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2
C.丙分子中碳、氢、氧原子质量比为1:4:1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若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氧气应在水槽中_____(“①刚有气泡”或“②有均匀连续气泡”,填数字标号)时收集。
(3)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CO2,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
(4)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是(______)
A | B | C | D | |
密度比空气 | 大 | 大 | 小 | 小 |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 >7 | <7 | >7 | <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