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的氯化钠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
(1)下图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钠和氯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不同。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有关。
③当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两者都形成_________的结构。
④构成氯化钠的离子中,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_,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_。
(2)根据本题信息,请写出你对燃烧的新认识:________。
(3)若9.2g钠完全转化为氯化钠,至少需要氯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不同状态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如图所示,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稀盐酸固体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不同状态的碳酸钙参加反应,粉末状碳酸钙产生的CO2质量大
D.对比曲线①②中c、d两点可知,产生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粉末状碳酸钙用时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探究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猜想,请你补充丁同学的猜想。
同学甲:可能是CaCl2和HCl;同学乙:可能只CaCl2;
同学丙:可能是CaCl2、HCl和Ca(OH)2;同学丁:可能是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定,同学______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试验和结论: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则______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石膏(CaSO4.2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 工业上用含SO2的烟气制备石膏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CaSO3难溶于水)
(1)在反应①时,常将NaOH喷成雾状的原因是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在实验室 里进行该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CaSO3属于_______(填“酸”或“碱”或“盐”),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_____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中A是白色固体,D是单质, B、F是固体氧化物; H可作补钙剂,E→C属于复分解反应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
(2) F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F→G反应能______________(选填“放出”、“吸收”)热量。
(3)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G→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图是教科书上有关实验的装置图
(1)如图是利用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 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
(2)如图是验证分子性质的实验。A烧杯盛有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酚酞溶液,B烧杯盛有少量浓氨水,实验中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色,通过此实验能够验证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