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分)取三支注射器,编号A、B、C。A中装氢氧化钠溶液,B中装澄清石灰水,C中装稀盐酸,如图所示装置,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A向锥形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溶液无明显变化;
②换B抽取锥形瓶内的气体,石灰水没有变化;
③换C向锥形瓶内滴加稀盐酸,开始没有气泡,过一会产生大量气泡;
④换B抽取锥形瓶内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⑴写出锥形瓶内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描述气球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
⑶滴加稀盐酸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
(1)CO2+2NaOH = Na2CO3+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2)步骤①中气球迅速鼓起并胀大,②中气球无变化,③中气球逐渐变瘪,④中气球又慢慢鼓起
(3)中和步骤①中剩余的氢氧化钠(或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试题分析:(1)锥形瓶内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CO2+2NaOH = Na2CO3+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2)向锥形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把瓶内的二氧化碳反应掉了,使得瓶内的压强降低,所以步骤①中气球迅速鼓起并胀大,由于步骤③向锥形瓶内滴加稀盐酸,与步骤①形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得瓶内的气体量增多,压强增大,故③中气球逐渐变瘪,此时步骤④换B抽取锥形瓶内的气体,石灰水变浑浊,将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抽走,使得瓶内的压强又降低,故④中气球又慢慢鼓起
(3)当溶液中既有Na2CO3,又有NaOH的时候,加入稀盐酸,盐酸是先和NaOH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故滴加稀盐酸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一个可能的原因:中和步骤①中剩余的氢氧化钠2CO3的化学性质,压强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稀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稀盐酸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使用方便的效果.下图的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上图的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填写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2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1)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A与F连接,则F中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由此说明了CO2的性质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A.木炭和氧气B.煅烧石灰石
C.大理石和稀盐酸D.碳和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a、b、c、d四套装置中,在注入酸起反应后对气球的变化情况作出正确分析的是(  )
A.气球①不胀大,②-④都能迅速胀大
B.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④迅速胀大
C.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③缓缓膨胀后停止,气球④迅速胀大
D.以上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化学自主学习小组同学实验探究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MgCl2
猜想二:(1)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向溶液B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搅拌,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表达与交流】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白色沉淀刚开始出现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3)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解释与结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4)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5分)用科学方法去思考
形成科学认识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请回答:
(1)观察、猜想、假设、实验等收集证据的方法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方法。
观察是用感官或借助仪器去获得信息的过程。
猜想是没有事实根据、不知真假的主观猜测,可能会出错,可不去证明,也可能无法证明。
假设是对客观事物的假定性说明。假设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能够被检验,不是对的,就是错的。
下面的5个陈述,来自一位食品与营养化学工作者的笔记。其中,哪个陈述是观察?(填代号,下同)        ;哪个陈述是猜想?        ;哪个陈述是假设?       
A.包装良好的食物可以长期储存,不会滋长霉菌
B.在对34名志愿者跟踪和检测后发现,持续一周的饮食为全麦、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让每个人的体重平均减轻1.9Kg
C.如果食物遇到碘水变蓝,那么十五含有淀粉
D.早餐时,看到一袋胀包的牛奶,打开后,嗅到酸臭味
E.实验表明,橘子、柠檬、草莓中富含维生素C
(2)抽象、归纳、演绎等是理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抽象是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例如,微观粒子Na+ 、Mg2+、K+、NH共同的本质特征是都带正电荷,这类微观粒子称为阳离子。
归纳是根据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或结论的过程。如在买樱桃时,先拿几个樱桃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能归纳出这份樱桃是甜的。
下面的4个陈述,来自某同学的化学笔记。其中,哪个陈述是抽象?        ;哪个陈述是归纳?        
A.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摄入铅对人体有毒
B.实验证明,盐酸能跟NaOH反应,也能跟Ca(OH)2反应,所以盐酸能和碱反应
C. NaOH、KOH 、Ca(OH)2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本质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OH-,我们把溶于水理解出的阴离子都是OH-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
D.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因为盐酸中有氢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15分)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证明猜想Ⅱ正确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2)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实验探究Ⅰ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7分)某地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节课上同学们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    B                  C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设计并完成实验】请填写(1)中结论和(2)中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2)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原A、B、C三个假设中,假设       (填字母)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证明实验(1)的结论可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直接通入CO2,看溶液是否变浑浊”的方案也行。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