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 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_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液变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A溶液变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对比 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色 五氧化二碘受热能够分解生成碘和氧气 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解析】

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一: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A溶液变红色、B中无明显现象,这是因为C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A中时,能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中的酚酞试液没有和碱性溶液混合,不能变色;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烧杯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说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二:

试管中氨分子由右至左不断的运动,当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结合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右至左依次变红色,此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三:

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还可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四:

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说明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色,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说明五氧化二碘受热能够分解生成碘和氧气;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用玻璃棒蘸取碘酒滴在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说明碘分子能使淀粉变蓝色,即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说明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酒精不能使淀粉变蓝色、五氧化二碘受热能够分解生成碘和氧气;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相同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烧杯中盛有Na2CO3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共18.9g,加入112.5 g水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2)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以下几种物质,其中A是淡黄色固体粉末,它可以在D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是黑色物质且在D中燃烧只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Y;C是一种金属,也可在D中燃烧,且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Z。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名称是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Z__________

(3)B在D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 A~I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常压下,A、B、G 为液体,F 为红色固体,H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在C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A是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之一。(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 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I在纯净的C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色火焰。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①C 转化为 H 的反应__________

②C 与 E 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

③C 与 G 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硬质玻璃管的体积为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注射器内留有一定体积的空气,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1)反应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

(2)实验时,铜粉应足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注射器至少留____________mL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2的质量

C.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

D. 固体中MnO2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玻璃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小强又将纯净的CO2持续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H2O继续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3)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难溶性的化合物、气体等物质。他与同学们一起对碳酸氢钙受热分解后产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生成的难溶性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经实验探究结论正确。

猜想2.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H2、CO、CO2 、N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所有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都不变。由此,同学们排除了气体为N2

的可能性

(实验探究)小强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操作1.加热A装置,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操作2.在a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结论1.碳酸氢钙分解产生的气体一定有__________

结论2.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钙 碳酸钙+二氧化碳

(表达交流)

交流1.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操作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

交流2.小组内某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异议:

该同学的观点

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该实验没有对氧气进行验证

__________

结论2”不正确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40℃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25g的甲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溶剂的量不变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 蒸发溶剂的方法

D. 40℃时,将质量都为40g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