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加入石灰水产生氨。加石灰水后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2、CO
B.H2O2、O2、H2O
C.CuO、Cu、Cu(NO3)2
D.NaOH、Na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发现将投入溶液中有无色气泡产生,长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棕黄色固体析出。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 探究产生气体的成分
(1)取实验所用的溶液,用试纸测得其,从而推测气体可能是氢气。测定溶液的操作为______;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如图所示装置获得氢气并用点燃的方法验证之。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其点燃该气体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Ⅱ. 探究析出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在酸性较弱的溶液中均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而沉淀;(白色)、(红褐色)均能溶于盐酸,还能溶于溶液。
(合理猜想)假设1:棕黄色固体为;假设2:______。
(验证假设)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你所提出的假设2:取一定量棕黄色剩余固体,向其中加入过量______(填试剂),若观察到______现象,则可证明假设2成立。
(实验反思)根据本实验的探究结论,你对课本上阐述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8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1.97 | 3.94 | 5.91 |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的氢氯化钠溶液中滴入pH=2的稀盐酸 |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 |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t3℃时,A、B、C三种物质的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B.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D.t3℃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A | C | CO2 | CO |
B | CaCO3 | Ca(OH)2 | CaCl2 |
C | MgO | H2O | O2 |
D | NaCl | NaNO3 | NaOH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名称为磷
D.等质量的三种元素的单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新闻报道,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中毒而头晕、头痛,三氯甲烷()就是其中一种。下列关于三氯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三氯甲烷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和3个氯原子构成的
B.三氯甲烷是有机化合物
C.三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D.三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