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黑色粉末A与白色粉末B共热后生成C和无色气体D ,其中A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将黄色固体E点燃后放在D中可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F。根据以上事实推断:

1)写出 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D_____F_____

2)写出E生成F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答案】二氧化锰 氧气 二氧化硫 +氧气二氧化硫

【解析】

1)将黄色固体E点燃后放在D中可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F,所以D具有助燃性,D是氧气,E是硫,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所以F是二氧化硫,黑色粉末A与白色粉末B共热后生成C和氧气,A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依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可知,A是二氧化锰,B是氯酸钾,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C是氯化钾,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二氧化锰,DO2F是二氧化硫;

2)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1)二氧化锰;氧气;二氧化硫;(2)+氧气二氧化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 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化学),而将水通电生成氢气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化学),这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3)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矾的目是

4)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5)自来水属于 (填纯净物混合物); 自来水中的游离氯有少量可转变成氯离子,氯离子的符号是

6)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已知25g水垢与盛有过量的稀盐酸的烧杯共重100g,在电子称上混合后连续称其质量,4分钟内每一分钟读一次数.结果如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质量/g

100g

95g

92g

91.2g

91.2g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进行的必要操作是_______

2)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由此推测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 药品的量太少 B 实验前将集气瓶中装满水

C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就收集 D 实验结束时未将导管移出水面就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① 原理为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②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③ 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④ F装置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若实验前试剂瓶中未装满水,则对测量结果________(填)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经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沉淀、生成气体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下面请大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一:把稀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镁带燃烧

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写出镁带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重要的气体,请根据学过的知识作答:

①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不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都选择了大理石,不仅因为这种原料含有________(填“钙元素”或“碳酸根”),而且来源非常广泛。

②根据所给的仪器回答问题

I.写出仪器名称,a ________、b _____________

II.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太高,不能用外焰加热,该同学应调节下图中的旋钮_______(填“①”或“②”或 “③”)。

利用改正后的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F收集并粗略测出收集O2体积,还需在_________(填m或n)端接一个量筒以便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G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实验室也能选用D装置作为氧气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为了使反应能保持较平稳地进行,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IV.B、C、D、E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备CO2的发生装置,E装置制备气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若用C装置制备CO2,操作时一定要___________,形成液封以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若用右图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请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气体进出的方向_________

V.用足量的石灰石和50克稀盐酸充分完全反应,制得二氧化碳为8.8克。试计算:

50克稀盐酸中所含HCl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对CO2展开研究:

Ⅰ.CO2的制备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为______(写化学方程式)。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发现:制取CO2时,最好选用质量分数为7.5%的稀盐酸。现欲配制100g 7.5%的稀盐酸,需要37%(密度为1.18g / mL)的浓盐酸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需要水______mL(精确度同上)。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稀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7.5%(填“>”或“=”或“<”),配制过程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

A.酒精灯 B.量筒 C.烧杯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F.药匙

Ⅱ.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将C装置注射器中足量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充分振荡,测集气瓶内气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的HCl气体,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

方法1: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 CO2气体,记录集满CO2气体所要的时间为t;

方法2 :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B装置开始产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实验数据: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瓶内初始气压(kPa)

104.2

104.2

104.2

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Pa)

9.3

31.8

39.7

CO2纯度

91.1%

69.5%

X

数据

(4)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5)已知:CO2纯度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______。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应采用______法收集。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6)利用非高热电浆体合成技术可将CO2和甲烷(CH4)反应合成乙酸(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能生成另一种物质,AB 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 体,C 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 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生成 E 的过程中火星四射。

1)写出BE的化学符号:B______E______

2)写出C生成D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描述该反应的现象 ______

3)再写出一个符合C生成F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甲物质的溶液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C.在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