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 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 试管加入l 毫升稀盐酸和l 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 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二: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1)l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2)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37℃的水中,恒温水浴
(3)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1)在研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碱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从步骤一可以得知稀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还差的一个就是呈中性的物质,结合实验所给的材料,蒸馏水是呈中性的,所以C试管应加入l 毫升蒸馏水和1 毫升唾液,可以满足对照实验的要求,故答案为:l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2)要设置相同的实验条件,就必须控制温度相同,所以步骤二可以同时将三支试管放人盛有37℃的水中,恒温水浴,达到控制实验条件的目的,故答案为: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37℃的水中,恒温水浴
(3)从试管B中加入的物质来分析,B试管中有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还有一滴碘液,所以我们猜测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者是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点评: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林的猜想正确。
                        
小云的猜想正确。
③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红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是       
(2)固体A中一定含有       
(3)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B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④Ca(OH)2           (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其实验目的是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珍珠粉以其良好的养颜等功效,获得消费者喜爱。资料显示:珍珠中含碳酸钙80﹣93%、蛋白质4﹣14%、水份2﹣4%、十几种氨基酸、28种微量元素.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用回收的贝壳加上工业用氢氧化钠配制的药水进行清洗、晾晒以后直接加工销售,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少量残留氢氧化钠.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辨别真假珍珠,并测定珍珠中碳酸钙含量的实验探究方案。
【探究一】辨别市售珍珠真与假。
将其分别溶于水,充分搅拌、静置,测定上层清液的pH;若pH   7(填“>”或“<”或“=”)为假珍珠,理由是                                                     
【探究二】测定珍珠中碳酸钙含量。
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1连接装好置后,将注射器活塞(规格为250mL,不考虑活塞的摩擦和自重,下同)从刻度10mL处向上拉至刻度20mL处,            (填操作和现象),则气密性良好;(2)在图1异型装置左管内装入1.1g 上述珍珠粉样品,右管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射器活塞推到底部,再次连接装置;
(3)设法使左右两管内的药品混合,反应结束后读取注射器读数为220mL;
(4)数据处理:计算得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ρ〔CO2〕=2g/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实验思考】((1)此实验中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考虑注射器因素,该实验方案对珍珠粉的用量多少是否必须作要求?                 
(3)【探究二】中的第(3)步,混合两种药品的方法是                                     
(4)该实验装置设计上的优点在于                                       (写出1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填“是”、“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4)写出(3)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2NaOH+H2↑+Cl2↑。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
(1)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电解的过程中氯化钠没有完全反应。
(2)可能含有碳酸钠,做出此猜想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的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
原因是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说明样品中含有杂质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AgNO3+NaCl=AgCl↓+NaNO3
说明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钠
 
[反思]: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实验结束,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3)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4)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6)若将一定量的Ca(OH)2溶液和100g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5g白色沉淀,求该Na2C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2.5分)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A可以与酸、碱、盐三类物质发生反应,D是食盐的主要成分,C和F都是无色气体,反应①和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F的化学式为         
(2)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与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8分)A~F均为初中所学的物质。其中属于碱的是B、C,属于盐的是D、E,其中D是钠盐;胃酸中含有F能帮助消化,A是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回答:

(1)A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相互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