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 t2℃时,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C. 将t1℃时,a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大量b中混入少量a,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b

【答案】D

【解析】

A、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标明温度,选项错误;

B、t2℃时,c固体的溶解度最小,但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故溶质质量分数无法确定,选项错误;

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将t1℃时a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没有溶质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

D、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太明显,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故大量b中混入少量a,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b,选项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不相同的

B. CO2、MnO2、O2、H2O2中都含有一个氧分子

C. Fe2O3、Fe3O4、FeO中铁元素含量最高的是Fe3O4

D. 某微粒示意图为:,则它表示的微粒符号是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4)为了获得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要预留一些水,原因是______,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听长辈说制作生拌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查阅资料】

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且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的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个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现象记录】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

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

C.锥形瓶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加热固体纯净物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一般情况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上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有:_________

请用理化知识解释其原因:上述反应生成氧气,使试管内气体_____ ,气压______在压强差作用下出现上述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刚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 /10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实行私家车限号通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发扬芜湖“串儿文化”,放任露天烧烤

C.大力推广“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的绿色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氧原子”,“﹣氢原子”,“﹣碳原子”.根据微观粒子反应图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X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8

C.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______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_______(“b”“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你认为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若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若生成0.8 g氢气,参加反应的铁是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