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小东在实验室探究CO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2)当伸入B中液面下的导管口上移(即h2减小)时,h1的变化情况为______;
(增大、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
(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2)当伸入B中液面下的导管口上移(即h2减小)时,h1的变化情况为减小,因为h2减小水面下的压强减小,因此A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速度加快,A内压强也减小,因此h1下降,实际是内外产生了压强差,故答案为:减小;h2减小水面下的压强减小,因此A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速度加快,A内压强也减小,因此h1下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末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的方法是(  )
A.在氧气中燃烧木炭B.煅烧石灰石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D.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收集一瓶C02进行性质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是______,B是______.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A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检验C0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______.
①酒精灯②铁架台③坩埚钳④砂纸⑤试管夹⑥蒸发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里常用______和______来制取二氧化碳,用______法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原因是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方程式表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8分)以下是某化学探究的过程。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向NaOH溶液中滴 
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1)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呢?
(2)查找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2O、  Na 、OH和极少量的H
(3)猜想:是大量的OH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4)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
①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
说明                                   
②在一支干净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
变色,说明                                   
                                                         
(5)结论:原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