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有关反应2Mg+O22MgO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B.3克镁和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

C.2克镁和3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

D.2份镁和1份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氧化镁

【答案】B

【解析】

A、“+”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应该读作,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即每3克镁和2克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5克氧化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B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点燃条件下,每48克镁跟32克氧气反应生成80克氧化镁,即每3份质量的镁跟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5份质量的氧化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铜通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变成坚固的_____

(4)氢氧化镁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5) 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 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按要求填空。为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下图进行实验:

(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后冷却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达到集气瓶体积的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气。

(4)已知:+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________(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纯净气体甲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一定含有硫、氢、氧

B.甲一定含硫、氢

C.若甲是硫化氢则二氧化硫、水分子个数比为1:1

D.若知道各物质质量就能确定甲的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石灰石煅烧实验。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欲证明石灰石煅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实验中可行的是_____(填编号)。

3)为探究石灰石煅烧后的分解情况,去煅烧后的固体分别做了四个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现象

取样于试管中,加水

白色不溶物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滴加酚酞

白色不溶物,红色溶液

取样于试管中,先加水,再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_____

取样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

I、能证明石灰石部分分解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编号)。

II、乙实验中白色不溶物中所含的钙元素质量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 钙元素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节内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并与空气的成分作比较。

1)检验竹节内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______________

_____

有二氧化碳

2)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竹节内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下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①方案一:反应前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300mL,反应后等装置冷却并打开止水夹,量筒内减少了54mL的水,通过计算竹节内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②方案中二:整个实验前后,注射器活塞会_____移动。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中红磷的量应为足量,目的是_____

②对比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方案_____(选填)更精确。

③通过与空气对比发现:竹节内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增大,氧气体积分数减小,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a.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

b.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c.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 ℃时就会烫伤形成水疱。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

①设置好传感器。

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

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

④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

(实验数据)

①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

蜡烛高度

(30cm)

(20cm)

(10cm)

熄灭时间

106s

164s

199s

②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1)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有蜡油出现。蜡熔化为蜡油属于____(物理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3)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4)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

(5)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 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6)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______

(7)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

B 坐电梯往楼下撤离

C 若向下的楼梯已被火焰封锁,可从水平方向选择阳台等其他通道暂避

D 前进时应尽量保持弯腰低姿势或贴近地面匍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小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前一种后一种)。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

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知,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