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糖溶于水B.冰融化C.矿石粉碎D.焚烧秸秆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白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焚烧秸秆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
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甲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长颈漏斗;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⑧⑨(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水进入导管形成液柱,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如图乙铁丝的燃烧在集气瓶底留有少量的水,其目的是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证明CO2已收满.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5)工业常需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气体.②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化学中“一定”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冷却热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甲、乙、丙(均不含结晶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物质间用“>”连接);
(2)将3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20℃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关系是:C<A<B(物质间用“<”连接);
(3)现有一定质量的B溶液,将该溶液在50℃下恒温蒸发10克水后析出了2克B晶体,再恒温蒸发5克水后,又析出了2克B晶体,则B物质在50℃时的溶解度是:4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B.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C.每天都应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D.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以用硫粉代替红磷
B.用灯帽可以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开了氧气
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是作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碳和碳的几种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图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和CO2
(2)C和CO都能和CuO反应发生生成CO2,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CuO;
(3)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壁附着的白色固体,可用转化关系中的一个反应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Na2CO3和CaCO3的阴离子都是CO32-,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和H2O;
(5)检验CO2时用Ca(OH)2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是因为生成物CaCO3不溶于水,产生现象明显,而Na2CO3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
猜想一:BaCl2、Ba( OH)2 和 HCl; 
猜想二:BaCl2 和 Ba( OH)2
猜想三:BaCl2; 
猜想四:BaCl2 和 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 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1.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2.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3.请你再设计一种方案:证明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实验方案: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振荡;如果溶液变红色;证明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 B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B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