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 每个甲分子含有3个原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钾和销酸钾晶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1)等质量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更多的是______;
(2)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______之间;
(3)如图中能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C. 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置换出铜
D. 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它们都有剧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扬和小唐同学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他们到实验室想亲自探究其他化学反应是否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小杨和小唐的实验方法如图所示:
他们先使天平平衡,称出烧杯、小试管、药品的总质量,然后将小试管里的药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其总质量,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1)小扬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小唐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这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杨同学的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唐同学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杨和小唐根据各自的实验现象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实验相似,为什么结论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杨和小唐同学进行了总结,得出结论:对于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要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____________体系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金属却是液体,该金属是写符号______。
制作门窗的材料用铝合金,铝在空气中比铁更耐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如图是生活中常用的铁锅。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性。为防止铁锅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含量居第一位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2)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生活中举其一用途是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周期。
(3)用离子符号表示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常见原子团是_____。
(4)由碳、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响应“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的目标,今年辉县市新桥村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阳阳欲将自己家正用的石油液化气(主要成分丁烷)灶改为天然气灶,应将空气管调_______(填“大”或“小”),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古人“钻木取火”,其中“钻木”的目的是_______(从燃烧条件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升温至t℃时,均有固体析出
C. t℃时,M点对应的甲溶液不饱和
D. t℃时,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氢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2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铝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
(2)氮元素与铝元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不同;
(3)A和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A______D(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