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是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 反应④为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若G为气体,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固体D俗称______。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固体变成_______色;反应②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Fe 氧气 干冰 做燃料 Fe2O3+3CO 2Fe+3CO2 黑色 置换

【解析】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A就是Fe2O3,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是H2,EH2,由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可知氧化铁能和酸、氢气、碳和一氧化碳反应,B能和氧化铁反应且B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B只能是一氧化碳,D就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符合“反应④为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反应”条件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则C是铁铁和酸反应能生成E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F是水D(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则物质G可能是氧气或葡萄糖

(1)C是铁,故填Fe;G为气体,则是氧气故填氧气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故填干冰;E是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使用,故填做燃料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和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填Fe2O3+3CO 2Fe+3CO2和黑色;反应是铁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填置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铁生锈的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B.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3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 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对比曲线1和3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 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H、O、N、K、Mn、Fe、Ca、S八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2)氢分子_______

(3)亚铁离子________;(4)+2价的钙元素______

(5)实验室用一种液体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

(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

(7)用一种紫色的固体加热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

(8)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 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了

C. 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了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氮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

(2)8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__填(填“得”或“失”)电子而形成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3)由12号和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__

(4)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氨气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广泛。合成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的 属于___________(单质化合物”)

(2)该反应所属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3)根据物质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质量 ③分子的种类 ④原子的数目

(4)工业上常用氨气来处理有毒气体NO2,反应原理是8NH3+6NO2 7X+12H2O,其中X化学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单质 化合 N2

【解析】(1)图中的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根据物质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6NO2 7X+12H2O,反应物中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1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0、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质量都不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型】
束】
14

【题目】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

(1)写出BF的化学式:B_______F 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物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I.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

II.无水CaCl2固体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探究镁表面黑色物质的成因是与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有关,开展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1]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1)查阅文献获知,镁条表面变暗是镁与氧气作用形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现象,可说明只有_________________无法使镁生成黑色物质。

[实验2]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水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5)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足以得出最终结论,于是 补做了一个实验:将图3中的潮湿的空气换成_______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

(6)根据上述四个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镁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镁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_______

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

溶液呈________色。

黄色固体为Mg3N2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