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 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下同)_______;收集装置可用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装置组合为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

4)实验室常用锌(固体)与硫酸(液体)来制取氢气(H2)气体,并产生硫酸锌。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制取氢气时,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气体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试管 集气瓶 A CE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CBE 过氧化氢 + 氧气 催化作用 B DE +硫酸→硫酸锌+氢气

【解析】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收集装置可用CE,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所以装置组合为BCBE,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 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所以气体的发生装置是B,气体的收集装置可选用DE,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文字表达式为: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2℃时,100g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

B. 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的固体质量关系是:ab

C. 分别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D. 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某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高温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下表是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的分析。

现象

分析

1.黑色粉末变红色

有单质铜固体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2)小组的同学还推测生成物中可能有CO气体。你认为同学们的推测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3)若要检验生成物中CO的含量,可以用M物质与CO反应之后,再进行测定。已知:M5CO=I25CO2,请推测M的化学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明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烧杯B中加入1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往烧杯A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烧杯将AB罩在一起(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溶液变色.

1)该实验研究微粒_____的性质.

2)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二:如图先往甲、乙装置烧杯A中分别装入30℃、8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往甲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改变的时间比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_____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外小组,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甲、乙、丙三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的质量为25.0g).

烧杯+盐酸

大理石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75.0g

13.2g

83.8g

75.0g

16.0g

86.6g

95.0g

13.2g

103.8g

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所取的盐酸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

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泥沙 B 油脂 C 乙醇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烧碱 B 硝酸铵 C 氯化钠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填)。

②将有t1℃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_乙(填“=”)。

③在t2℃时,某同学向128.5g甲溶液中加入1.5g甲固体恰好得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则原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氢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Na2SO4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应用所学知识除去粗盐中主要杂质而得到精盐。其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①称取5.0g粗盐,溶解、过滤得澄清溶液;

②对①所得溶液进行如下操作:a加入NaOH溶液、b加入Na2CO3溶液、c加入BaCl2溶液、d加入稀盐酸、e过滤;

③将经②处理后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即得精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要使用到多种化学仪器,除铁架台、酒精灯、胶头滴管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上述各操作中所用次数最多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

(2)在上述②实验中进行的各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在实验②中加入Na2CO3溶液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已知NaCl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某同学欲从混有少量NaClKNO3溶液中得到纯净的KNO3晶体,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