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稀硫酸先和铝箔表面的氧化物反应.
(2)试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下同)
(3)滴入稀硫酸质量为107.8g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试计算其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 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根据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的硫酸质量和生成的硫酸铝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因为铝箔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稀硫酸和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不能产生氢气,因此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
故填:稀硫酸先和铝箔表面的氧化物反应.
(2)设和铝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生成硫酸铝质量为y,
2Al+3H2SO4═Al2(SO43+3H2↑,
     294      342       6
      x        y       0.2g
$\frac{294}{x}$=$\frac{342}{y}$=$\frac{6}{0.2g}$,
x=9.8g,y=11.4g,
所滴加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9.8g}{107.8g-9.8g}$×100%=10%,
答:所滴加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3)设氧化铝和9.8g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铝质量为z,
Al2O3+3H2SO4═Al2(SO43+3H2O,
        294     342  
     9.8g×10%   z
$\frac{294}{9.8g×10%}$=$\frac{342}{z}$,
z=1.14g,
滴入稀硫酸质量为107.8g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11.4g+1.14g}{2.14g+107.8g-0.2g}$×100%=11.4%,
答:滴入稀硫酸质量为107.8g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1.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分析图中数据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我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开钻,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迈上了新台阶.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都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他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选填再生或不可再生).火让人们从蛮荒走向文明,要想生火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有: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生活中发现: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
(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乙火箭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是C(填序号.)
A.氢气便于贮藏运输                     B.制造氢气的资源丰富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D.获得氢气的成本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味精是我们烹调时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生产中味精按谷氨酸钠的含量多少被分为若干种规格.优质味精谷氨酸钠含量达99%以上,其余的则是用谷氨酸钠和不同量的精盐混制而成.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如图所示.某课外活动小组拟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是否符合其标注标准(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10.0g;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剂,过滤;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小心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
⑥数据处理,经计算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
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中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漏斗.
(2)步骤②和步骤③都使用到玻璃棒,但它的目的不同,在步骤②的目的是加速溶解,在步骤③的目的是引流.
(3)步骤③中加入硝酸银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NaNO3+AgCl↓.
(4)步骤③加入过量硝酸银试剂的目的是使氯化钠完全反应.
(5)从实验结果分析,该味精中NaCl的含量是否符合其包装袋上的标注标准不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经计算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向盛有镁、氧化铁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使用pH试纸检测滤液的pH,其操作方法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或白瓷板),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若测得pH为13,则滤液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为Na2SO4和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A.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HCO3溶液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NaClNaOHNa2CO3NaHCO3
溶解度g36109215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Cl.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猜想②正确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的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相关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Ca(OH)2(合理即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镁粉放入瓷坩埚(主要成分之一为SiO2)中,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反应,取出生成物氧化镁后,用盐酸清洗坩埚时常常会着火燃烧(SiH4的着火点低).下列与SiH4的生成和着火燃烧无关的化学反应是(  )
A.SiO2+4Mg $\frac{\underline{\;\;△\;\;}}{\;}$ 2MgO+Mg2SiB.Mg2Si+4HCl═2MgCl2+SiH4
C.2Mg+O2$\frac{\underline{\;\;△\;\;}}{\;}$ 2MgOD.SiH4+2O2$\frac{\underline{\;\;△\;\;}}{\;}$Si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现有两份饱和澄清石灰水,向其中一份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另一份加热,结果均会产生浑浊现象.前者浑浊是由于产生了(写化学式)CaCO3造成的,后者浑浊是由于升温析出Ca(OH)2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铜放入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C.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用冷的干燥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