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味精是我们烹调时常用的一种调味品,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在生产中味精按谷氨酸钠的含量多少被分为若干种规格.优质味精谷氨酸钠含量达99%以上,其余的则是用谷氨酸钠和不同量的精盐混制而成.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如图所示.某课外活动小组拟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是否符合其标注标准(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10.0g;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硝酸银试剂,过滤;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⑤将沉淀小心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
⑥数据处理,经计算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
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中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漏斗.
(2)步骤②和步骤③都使用到玻璃棒,但它的目的不同,在步骤②的目的是加速溶解,在步骤③的目的是引流.
(3)步骤③中加入硝酸银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NaNO3+AgCl↓.
(4)步骤③加入过量硝酸银试剂的目的是使氯化钠完全反应.
(5)从实验结果分析,该味精中NaCl的含量是否符合其包装袋上的标注标准不符合(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经计算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

分析 (1)根据过滤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是加速溶解,在过滤时的作用时引流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进行分析;
(4)根据硝酸银过量可以将氯化钠全部转化成沉淀进行分析;
(5)根据数据处理,经计算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进行分析.

解答 解:(1)过滤需要的仪器有: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漏斗;
(2)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是加速溶解,在过滤时的作用时引流;
(3)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
(4)硝酸银过量可以将氯化钠全部转化成沉淀;
(5)经计算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但是标签中氯化钠的含量是小于或等于10%,所以不符合标准.
故答案为:(1)漏斗;
(2)加速溶解,引流;
(3)NaCl+AgNO3=NaNO3+AgCl↓;
(4)使氯化钠完全反应;
(5)不符合,经计算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1.7%.

点评 进行解题是我们必须培养的能力,熟练的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已知的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氧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仪器 a 的名称:试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序号);若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填序号);
(3)某同学用集气瓶收集了一瓶氧气,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瓶内和瓶底都没有发生复燃现象,则可能的原因是ACDF(填序号);
A.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D.集气瓶长时间倒放在桌面气体逸出
E.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忘加催化剂    F.排水法收集的是最先出来的气体
(4)某同学为了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随时读数,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第一次观测时俯视读数为10mL,第二次观察时仰视读数为25mL,在两次观测期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15mL(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组同学查资料知道泡沫灭火器原理是:AlCl3+3NaHCO3=3NaCl+Al(OH)3↓+3CO2
【提出问题】此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否由于AlCl3呈酸性?
【实验】测定AlCl3溶液的酸碱性
(1)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问题】NH4Cl溶液呈酸性,它是否也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实验】按如图进行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是: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石灰水变浑浊
(2)说明生成的气体有NH3和CO2
(3)C中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4)A中的反应方程式是NaHCO3+NH4Cl=NaCl+NH3↑+CO2↑+H2O.
【实验反思】Ⅰ、Na2CO3和 NaHCO3的性质区别
按图2进行实验:取适量的NaHCO3粉末加到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加热直至两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
(5)小文猜测白色固体粉末可能是:①NaOH;②Na2CO3;③NaCl.小燕认为猜想③一定不正确,理由是小苏打中不含氯元素,小燕从试管内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酚酞,溶液变红,她判断该固体为NaOH,小美认为她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可以使酚酞变红.
(6)他们继续探究固体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剩余的固体有Na2CO3
静置,继续滴加酚酞不变红剩余的固体没有NaOH
通过实验证明:2NaHCO3$\frac{\underline{\;\;△\;\;}}{\;}$ Na2CO3+CO2↑+H2O,NaHCO3热稳定性较Na2CO3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b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发生装置应该选用A,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收集氧气的方法有C(理由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和E(理由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最好用C(理由因为收集氧气纯净)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气泡从瓶口向外冒时时就证明已收满.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管口塞团棉花的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在下面ABC的选项中选)
A.bacdfe      B.bacdef          C.bdacfe
如果最后两步颠倒,可能产生的后果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及结束时,若发现试管破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B.(在下面ABCD的选项中选)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⑤⑥C ②③④⑤⑥D ①⑤⑥
(4)将细铁丝伸入上述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发现没有燃烧,可能的原因有:未除锈或未用火柴引燃或氧气不纯.
(5)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都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I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 II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AgNO3和Cu(NO3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析出金属,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判断滤液中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AgNO3、Cu(NO32和Zn(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向一种由4种元素组成的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无色、无味的气体,请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HCO3+HCl═NaCl+H2O+CO2↑;
(2)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稀硫酸先和铝箔表面的氧化物反应.
(2)试计算所滴加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下同)
(3)滴入稀硫酸质量为107.8g时,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试计算其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今有失去标签的Na2CO3、BaCl2、稀盐酸三瓶溶液,若仅选用一种酸溶液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则这种酸为稀硫酸;若仅选用一种钾盐溶液也可将三种物质鉴别出来,则这种盐为碳酸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F(填字母代号).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填“a”或“b”)端导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