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
(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_____。
(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填c或d)进入。
(5)写出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 H 氢 | |||||||
M | X | Y | |||||
Z | W | 18 Ar 氩 |
(1) Y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2)Z 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___。W2- 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___________,写出W2-的离子符号:_______。
(3) M 、Y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空气污染物,该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认识物质组成结构。
宏观角度,干冰由_____种元素组成;微观角度,干冰由________构成。
(2) 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 在水中加入干冰,杯中白雾缭绕,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② 如图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U型管内右端红墨水液面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3) 认识物质的制法。
干冰的工业制法是在6250.5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凝固而得到。从微观角度看,制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蜡烛燃烧实验细探究。I.蜡烛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段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图),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
猜想①②的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气化。
(实验探究)
操 作 | 现 象 | 结 论 |
(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满石灰水的烧杯。 |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①成立 |
(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 猜想②不成立 |
(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 猜想③_______ |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液化,然后在烛芯气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能燃烧。
II.蜡烛熄灭原因探究。下如图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
(1)如图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蜡烛(足量)逐渐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如图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1)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想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中化学实验中常采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探究微粒的性质。
(知识回顾)教材采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性。
(2)该实验不仅说明粒在运动,还说明氨分子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填“快”或“慢”)。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如图装置探究微粒的性质。实验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少量浓氨水滴下。观到A处有明显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氨分子在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教材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气(NH3)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下如图是工业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
(1)氨分离器能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该过程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塔中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观察如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_______。(将五张图按反应过程的顺序排列)
(4)NH3可以进一步制得尿素和碳酸氢铵等化肥。下图是某商店内的两种化肥的标签。
①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不同于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②纯净的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经检测尿素肥料中含氮量实际为42.3%,则该尿素肥料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上述50kg的碳酸氢铵化肥中至少含有纯净的 NH4HCO3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试管内装的是________色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操作中,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收集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留有气泡
b.导管口一产生气泡就立即开始收集
c.未等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就停止收集
d.集满后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再盖玻璃片
(3)实验中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装置需作的改动有:移除水槽,将空集气瓶正放,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Ⅰ.认识水。(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铜<1.0mg/L,铁<0.3mg/ L”,其中的铜、铁是指___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2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示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Ⅱ.保护水。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____________)
a.工业用水净化并重复使用 b.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統建设
c.大量超标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喷灌、滴灌方法浇灌农田
Ⅲ.利用水。“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換树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3)①中过滤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异色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4)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N2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气体X、Y为CO2和N2中的一种。某同学用下图装置验证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实验中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根导管通入气体时另一根导管为出气状态。具体操作有:a.通入气体X;b.通入气体Y;c.滴加适量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X为N2,Y为CO2
②操作步骤为bacb
③操作c中只需打开分液端斗活塞即可
④纸花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染后再干燥
A.1个B.2个C.3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铜和氧气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可用如图所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铜粉的用量多少会影啊实验结果;②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并使氧气完全反应;④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约占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