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
(1)波尔多液中的两种主要成分_____。
(2)请写出一个生成二氧化碳但不属于任何基本类型的反应:_____。
(3)金属铝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当A中混有少B时,可用_____方法提纯A
(2)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3)2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用率=×100%。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原子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有( )
A.CO和CH3OHB.CO2和H2OC.H2和CO2D.CH3OH和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处有气泡,③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①②④处有明显现象,则M可能为稀盐酸
C.⑤处固体明显减少,产生大量气泡,则M可能为稀硫酸
D.⑥处产生黄色溶液,则N可能是氢氧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右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 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 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图1: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B.图2: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C.图3:过量的锌和铁与等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图4: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50g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甲比乙多
D.t1℃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的方法 |
A | 稀硫酸 | 铜 | 过滤 |
B | 铜粉 | 铁粉 | 过量稀硫酸、过滤 |
C | 溶液 | 过量铁粉、过滤 | |
D | 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 | 点燃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铵还是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如果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干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原来,这种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
(1)氯化铵的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后会发生分解,产生两种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盐酸中的溶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棉布没有燃烧是由于_____。
(2)氯化铵属于_____类物质(填酸、碱、盐),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化学肥料,但使用时不能和_____等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释放出难闻的氨气而丧失肥效。
(3)配制氯化铵溶液时,手触摸烧杯外壁明显感觉很凉,说明它溶于水时会_____热量(填吸收、放出)。氯化铵溶液的pH值小于7,如将一段镁条投入氯化铵溶液中,镁条表面会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能是_____,可以用_____图所示装置收集后用_____方法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