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A实验装置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____。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应选取组合是图_______,形成对照实验。得出结论:_____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数植物的这一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________]_______表皮(填“上”或“下”)。它是由一对_______围成的空腔。
【答案】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 AC 叶片 6 气孔 4 下 保卫细胞(或半月形保卫细胞)
【解析】
图中:1上表皮,2栅栏组织,3海绵组织,4下表皮,5叶脉,6气孔。
(1)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在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袋内,木条复燃了;夜晚无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口袋中的氧气减少,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熄灭了。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因此必须选带叶的植物,而B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图;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即有叶或无叶,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图B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所以只有A和C可以进行比较最好,因为C图中的植物没有叶片,A和C形成对照组。
(3)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体内水分散失的“门户”,叶片表皮有两种细胞构成:一种是保卫细胞,一种是表皮细胞,表皮细胞相互嵌合,形状不规则;保卫细胞呈半月形,成对存在,中间有气孔,故6是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因为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如果水分蒸发过多,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会让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下表皮气孔多会避免该种现象发生。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 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
C.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 大吊车的活动部分相当于人的关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臭鼬在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会放出很臭的气体,这样现象说明了( )
A.生物能排出废物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能进行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校四位同学关于“免疫”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 甲说:“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B. 乙说:“特异性免疫必须要有抗体的作用”
C. 丙说:“抗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
D. 丁说:“所有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是一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街头绿地对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石景山区内选取了4块大小相同但植物种类不同的样地,进行了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见图。下列关于街头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
B. 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 增加街头绿地的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D. 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同一株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生长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这种性状的不同说明了
A.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环境因素控制
B. 环境因素引起了基因的重新组合
C. 环境因素引起了性状的分离现象
D. 这种性状的不同是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