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顶点坐标为(1,n),且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3,0)和(4,0)之间,则下列结论:
①ac
②a﹣b+c>0;
③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若(﹣,y1),(,y2)是抛物线上的两点,则y1y2;
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n﹣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情境观察:
如图1,△ABC中,AB=AC,∠BAC=45°,CD⊥AB,AE⊥BC,垂足分别为D、E,CD与AE交于点F.
①写出图1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
②线段AF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是 .
问题探究:
如图2,△ABC中,∠BAC=45°,AB=BC,AD平分∠BAC,AD⊥CD,垂足为D,AD与BC交于点E.
求证:AE=2CD.
拓展延伸:
如图3,△ABC中,∠BAC=45°,AB=BC,点D在AC上,∠EDC= ∠BAC,DE⊥CE,垂足为E,DE与BC交于点F.求证:DF=2CE.
要求:请你写出辅助线的作法,并在图3中画出辅助线,不需要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二年级教师对试卷讲评课中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进行评价调查,其评价项目为主动质疑、独立思考、专注听讲、讲解题目四项.评价组随机抽取了若干名初二学生的参与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均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评价中,一共抽查了 名学生;
(2)在扇形统计图中,项目“主动质疑”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度;
(3)请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4)如果全市有6000名初二学生,那么在试卷评讲课中,“独立思考”的初二学生约有多少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厂接到订单,需要边长为(a+3)和3的两种正方形卡纸.
(1)仓库只有边长为(a+3)的正方形卡纸,现决定将部分边长为(a+3)的正方形纸片,按图甲所示裁剪得边长为3的正方形.
①如图乙,求裁剪正方形后剩余部分的面积(用含a代数式来表示);
②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如图丙所示长方形(不重叠无缝隙),则拼成的长方形的边长多少?(用含a代数式来表示);
(2)若将裁得正方形与原有正方形卡纸放入长方体盒子底部,按图1,图2两种方式放置(图1,图2中两张正方形纸片均有部分重叠),盒子底部中未被这两张正方形纸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设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2测得盒子底部长方形长比宽多3,则S2﹣S1的值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已知A(a,m)、B(2a,n)是反比例函数y=(k>0)与一次函数y=-x+b图象上的两个不同的交点,分别过A、B两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结OA、OB,若已知1≤a≤2,则求S△OAB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AB=2.过点A作对角线BD的平行线与边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P为边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端点B,D重合),连接PA,PE,AC.
(1)求证: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2)求四边形ABDE的周长和面积;
(3)记△ABP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为C1和S1,△PDE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为C2和S2,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试探究下列两个式子的值或范围:①C1+C2,②S1+S2,如果是定值的,请直接写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定值的,请直接写出它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用a根长度相同的火柴棒,按如图①摆放时可摆成m个正方形,按如图②摆放时可摆放2n个正方形.
(1)如图①,当m=2时,a= ,如图②,当n=3时,a= ;
(2) m与n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你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3)现有56根火柴棒,现用若干根火柴棒摆成图①的形状后,剩下的火柴棒刚好可以摆成图②的形状。请你直接写出一种摆放方法,并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商店购进一批进价为20元/件的日用商品,第一个月,按进价提高50%的价格出售,售出400件;第二个月,商店准备在不低于原售价的基础上进行加价销售,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减少.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的关系如图所示.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第二个月的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式子 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
(1)则a=____,b=____.A、B两点之间的距离:____;
(2)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1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
(3)在(2)的条件下,点P会不会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个位置,使点P到点B的距零离是点P到点A的距离的3倍?若可能请求出此时点P的位置,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