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AB=60,点A对应的数是40.
(1)若BC:AC=4:7,求点C到原点的距离;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Q两点同时从C、A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向左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的3倍,点Q的速度是点R的速度2倍少5个单位长度/秒.经过5秒,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点Q的速度;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O表示原点,动点P、T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左运动,同时动点R从点A出发向右运动,点P、T、R的速度分别为5个单位长度/秒、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M为线段PT的中点,点N为线段OR的中点.请问PT﹣MN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相应的数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如图1,∵AB=60,BC:AC=4:7,
∴ = ,
解得:BC=80,
∵AB=60,点A对应的数是40,
∴B点对应的数字为:﹣20,
∴点C到原点的距离为:80﹣(﹣20)=100
(2)解:如图2,设R的速度为每秒x个单位,则
R对应的数为40﹣5x,
P对应的数为﹣100+15x,
Q对应的数为10x+15,
PQ=5x﹣115或115﹣5x
QR=15x﹣25
∵PQ=QR
∴5x﹣115=15x﹣25或115﹣5x=15x﹣25
解得:x=﹣9(不合题意,故舍去)或x=7
∴动点Q的速度是9个单位长度/秒.
(3)解:如图3,设运动时间为t秒
P对应的数为﹣100﹣5t,T对应的数为﹣t,R对应的数为40+2t,
PT=100+4t,
M对应的数为﹣50﹣3t,N对应的数为20+t,
MN=70+4t
∴PT﹣MN=30,
∴PT﹣MN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是30.
【解析】(1)根据AB=60,BC:AC=4:7,得出BC=80,利用点A对应的数是40,即可得出点C对应的数;(2)假设点R速度为x单位长度/秒,根据点P、Q之间的距离与点Q、R的距离相等,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3)分别表示出PR,MN的值,进而求出PT﹣MN的值.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数轴,掌握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可以解答此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一个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之和;②三个内角之比为3:4:5;③三边之比为5:12:13;④三边长分别为5,24,25.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掌握我市中考模拟数学考试卷的命题质量与难度系数,命题教师赴我市某地选取一个水平相当的初三年级进行调研,命题教师将随机抽取的部分学生成绩(得分为整数,满分为150分)分为5组:第一组75~90;第二组90~105;第三组105~120;第四组120~135;第五组135~150.统计后 得到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和扇形统计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随机抽取了该年级 名学生,并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2)若将得分转化为等级,规定:得分低于 90分评为“D”,90~120 分评为“C”,120~135分评为“B”,135~150分评为“A”.那么该年级 1500名考生中,考试成绩评为“B”的学生有 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
A. 抛掷1个均匀的骰子,出现4点向上 B. 任意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C.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D. 13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5=0,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
A.(x+1)2=6
B.(x+1)2=9
C.(x﹣1)2=6
D.(x﹣1)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