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0.用标有1克,2克,6克,26克的砝码各一个,在一架无刻度的天平上称量重物,如果天平两端均可放置砝码,那么可以称出的不同克数(正整数的重物)有28种.

分析 本题就是考查了1、2、6、26所有组合的和差(除去负数外)共有多少种情况,有多少不同的结果就有多少种称重克数.

解答 解:(1)当一端放砝码,另一端不放砝码时:
①当天平一端只放一个砝码时,可称量重物的克数有:1克,2克,6克,26克4种;
②当天平的一端只放两个砝码时,当天平一端只放一个砝码时,可称量重物的克数有:1+2=3克,1+6=7克,1+26=27克,2+6=8克,2+26=28克,6+26=32克6种;
③当天平一端只放三个砝码时,可称量重物的克数有:1+2+6=9克,1+2+26=29克,1+6+26=33课,2+6+26=34克共4种;
④当天平一端放四个砝码时,可称量重物的克数有1+2+6+26=35克共1种
(2)当两端都放砝码时:
①当两端都有一个砝码时,可称量的重物的克数有:2-1=1克,6-1=5克,6-2=4克,26-1=25克,26-1=24克,26-6=20克除去和上面重复的外,共5种;
②当两端共有三个砝码时,可称量的重物的克数有:6+1-2=5克,6+2-1=7克,1+26-2=25克,2+26-1=27克,26+1-6=22克,6+26-2=30克,26+1-6=21克,26+6-1=31克,26-1-2=23克,26-1-6=19克,26-2-6=18克除去重复的外,共有7种
③当天平两端放四个砝码时,可称量重物的克数有:26+1+2-6=23克,26+2+6-1=33克,26+1+6-2=31克,26+1-2-6=19克,26+2-1-6=21克,26+6-1-2=29克,26-1-2-6=17克除重复的外共1种.
所以共有4+6+4+1+5+7+1=28(种)
故答案为:28.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过程中注意不重不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O的半径是5,△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过圆心O,分别作AB、BC、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G,连接EF,若OG=3,则EF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x-3=0的两根,则(x1-1)(x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AED=∠C,∠1=∠B,请说明:EF∥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汽艇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它在相距30千米的A,B两码头之间流动的河水中往返一次(其中汽艇的速度大于河水的速度)与它在平静的湖水中航行60千米比较,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的关系是(  )
A.在平静的湖水中用的时间少B.在流动的河水中用的时间少
C.两种情况所用时间相等D.以上均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小聪在画一次函数时,当他列表后,发现题中一次函数y=◆x+◆中的k和b看不清了,则(  )
 x 0
 y 2
A.k=2,b=3B.k=-$\frac{2}{3}$,b=2C.k=3,b=2D.k=1,b=-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两个结论:
①BD=CE;
②BD⊥CE;
③BE2=2AD2+BD2
④∠ACE+∠DBC=45°.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1,在△OMN中,∠MON=90°,OM=6cm,∠OMN=30°.等边△ABC的顶点B与点O重合,BC在OM上,点A恰好在MN上.

(1)求等边△ABC的边长;
(2)如图2,将等边△ABC沿OM方向以1cm/s的速度平移,边AB、AC分别与MN交于点E、F,在△ABC平移的同时,点P从△ABC的顶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B→A→C运动,当点P达到点C时,点P停止运动,△ABC也随之停止平移.设△ABC平移时间为t(s)
①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AE的长,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②在点P沿折线B→A→C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在某一时刻,点P、E、F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BMN=∠DNF,∠1=∠2,判断MQ与NP关系,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