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钝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5,最长边AB=10,BD平分∠ABC,点M,N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为_____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定义:P、Q分别是两条线段a和b上任意一点,线段PQ的长度的最小值叫做线段a与线段b的距离. 已知O(0,0),A(4,0),B(m,n),C(m+4,n)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点.
(1)根据上述定义,当m=2,n=2时,如图1,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是;当m=5,n=2时,如图2,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为;
(2)如图3,若点B落在圆心为A,半径为2的圆上,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记为d,求d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
(3)当m的值变化时,动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始终为2,线段BC的中点为M, ①求出点M随线段BC运动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
②点D的坐标为(0,2),m≥0,n≥0,作MH⊥x轴,垂足为H,是否存在m的值使以A、M、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D相似?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如图,数轴上点A对应的有理数为10,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原点O出发,且P、Q两点同时向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2时,P,Q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別是 , ,PQ= ;
(2)当PQ=8时,求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在△ABC中,∠A=30°,∠B=60°。
(1)作∠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作AB的中点E(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2)连接DE,求证:△ADE≌△B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直角三角形ABC绕其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至△A′B′C′,已知AC=8,BC=6,点M,M′分别是AB,A′B′的中点,则MM′的长是( )
A. 5 B. 4 C. 3 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AF⊥DE于点F.
(1)求证:DFCD=AFCE.
(2)若AF=4DF,CD=12,求C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下面是李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索的近似值的过程,请你仔细阅读并补充完整:我们知道,面积是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且>1,则设=1+x(0<x<1),可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由各部分面积之和等于总面积.可列方程为:x2+ +1=2,∵0<x<1,∴认为x2是个较为接近于0的数,令x2≈0,因此省略x2后,得到方程: ,解得,x= ,即=1+x≈ .
(2)请仿照(1)中的方法,若设=1.7+y(0<y<1),求的近似值(要求画出示意图,标明数据,并将的近似值精确到千分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线段AB及点P,给出如下定义:
若点P满足PA=PB,则称P为线段AB的“轴点”,其中,当0°<∠APB<60°时,称P为线段AB的“远轴点”;当60°≤∠APB≤180°时,称P为线段AB的“近轴点”.
(1)如图1,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0),则在,,, 中,线段AB的“近轴点”是 .
(2)如图2,点A的坐标为(3,0),点B在y轴正半轴上,且∠OAB=30°.
①若P为线段AB的“远轴点”,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
②点C为y轴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且BC≠AB),若Q为线段AB的“轴点”,当线段QB与QC的和最小时,求点Q的坐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根据学习“数与式”积累的经验,想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究下面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
下面是小红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具体运算,发现规律.
特例1:,
特例2:,
特例3:,
特例4: (填写一个符合上述运算特征的例子).
(2)观察、归纳,得出猜想.
如果为正整数,用含的式子表示上述的运算规律为: .
(3)证明你的猜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