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已知

1)若添加条件,则吗?请说明理由;

2)若运用判定全等,则需添加条件:_________

3)若运用判定全等,则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

【答案】1,见解析;(2;(3

【解析】

(1)添加条件,只要再推导出AF=BE,便可利用“AAS”证明出,即可得

(2)要利用判定全等,已经有了。可以得到AF=BE,只要再找到图形中以AFBE为边另外一组角相等即可;

(3)要运用判定全等,已知条件中已经有了,即一边一角的条件,由的特点,再找到的另外一边相等即可.

解:(1.

理由如下:因为,所以,即.

中,因为.

所以

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

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已知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

1)当∠A=40°,ABC=60°时,求∠BPC的度数;

2)当∠A=α°时,求∠BPC的度数.(用α的代数式表示)

3)小明研究时发现:如果延长ABD,再过点BBQBP,那么BQ就是∠CBD的平分线。请你证明小明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ABC=90°BC=3DAC延长线上一点AC=3CD过点DDHABBC的延长线于点H.

(1)BD·cosHBD的值

(2)若∠CBD=AAB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点 B 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C、D x正半轴上.

(1)如图,若BAO=60°,BCO=40°,BD、CE ABC的两条角平分线,且BD、CE交于点F,直接写出CF的长_____

(2)如图,ABD是等边三角形,以线段BC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边BCQ,连接 QD并延长 y轴于点 P,当点 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满足 PD=DC?请求出点C的坐标;

(3)如图,以AB为边在AB的下方作等边ABP,点B y轴上运动时,求OP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m0),Bn0),且mn满足(m+12+0,将线段AB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CD,其中点C与点A对应,点D与点B对应,连接ACBD

1)求点ABCD的坐标;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三角形PBC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DC的面积?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Ey轴的负半轴上,且∠BAE=∠DCB.求证:AE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某城市街道示意图,已知均是等边三角形(即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点为公交车停靠站,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图中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连接,写出的大小关系;

3)公交车甲从出发,按照的顺序到达站;公交车乙从出发,按照的顺序到达站.若甲,乙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出发,在各站停靠的时间相同,两车的平均速度也相同,则哪一辆公交车先到达指定站?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内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组成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如图,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点O出发引一条射线Ox称为极轴;线段OP的长度称为极径.点P的极坐标就可以用线段OP的长度以及从Ox转动到OP的角度(规定逆时针方向转动角度为正)来确定,即P(3,60°)或P(3,﹣300°)或P(3,420°)等,则点P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的点Q的极坐标表示不正确的是(

A. Q(3,240°) B. Q(3,﹣120°) C. Q(3,600°) D. Q(3,﹣5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直线的解析式为y=x+1,直线的解析式为;这两个图象交于y轴上一点C,直线x轴的交点B20).

1)求ab的值;

2)动点P从点B出发沿x轴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左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当PAC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MON=40°,OE平分∠MON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ABC不与点O 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

(1)如图①,若ABON,则

①∠ABO的度数是________.

②当∠BAD=∠ABD时,x=________;当∠BAD=∠BDA时,x=________.

(2)如图②,若ABOM,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