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ab满足|a﹣6|+(b+12)2=0

(1)a=   b=   

(2)若小球MA点向负半轴运动、小球NB点向正半轴运动,两球同时出发,小球M运动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当M运动到OB的中点时,N点也同时运动到OA的中点,则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   个单位;

(3)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经过   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答案】(1)6;﹣12;(2)2.5;(3)3240

【解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求出a、b的值;

(2)先求出M运动到OB的中点时所用的时间为6秒,再设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x个单位,根据经过6N点运动到OA的中点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3)小球M向负半轴运动、小球N向正半轴运动时,分相遇前与相遇后两种情况求解;小球M、小球N都向正半轴运动时,分追上前与追上后两种情况求解.

1)|a﹣6|+(b+12)2=0,

a﹣6=0,b+12=0,

a=6,b=﹣12.

故答案为6,﹣12;

(2)设M运动到OB的中点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

根据题意,得6﹣2t=﹣6,解得t=6.

设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x个单位,

根据题意,得﹣12+6x=3,解得x=2.5,

答:小球N的速度是每秒2.5个单位.

故答案为2.5;

(3)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设经过y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6、﹣12,

A、B两点间的距离为6﹣(﹣12)=18.

如果小球M向负半轴运动、小球N向正半轴运动,

①相遇前:2y+2.5y=182,解得y=

②相遇后:2y+2.5y=18+2,解得y=

如果小球M、小球N都向正半轴运动,

①追上前:2.5y﹣2y=18﹣2,解得y=32;

②追上后:2.5y﹣2y=18+2,解得y=40.

答:若小球M、N保持(2)中的速度,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经过3240秒后两个小球相距两个单位长度.

故答案为324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中,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DEAC于点D,交AB于点E,下列叙述结论错误的是(

A. BD平分∠ABC B. BCD的周长等于AB+BC

C. D是线段AC的中点 D. AD=BD=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数轴上,把表示数1的点称为基准点,记作点. 对于两个不同的MN,若点M、点N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称点M与点N互为基准变换点. 例如:图中,点M表示数,点N表示数3,它们与基准点的距离都是2个单位长度,点M与点N互为基准变换点.

1)已知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A与点B互为基准变换点.

a=0,则b= ;若,则b=

用含a的式子表示b,则b=

2)对点A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A表示的数乘以,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着数轴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若点A与点B互为基准变换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

3)点P在点Q的左边,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对PQ两点做如下操作:点P沿数轴向右移动kk>0)个单位长度得到 的基准变换点,点沿数轴向右移动k个单位长度得到 的基准变换点,……,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 . Q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 的基准变换点, 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依此顺序不断地重复,得到 .若无论k为何值, 两点间的距离都是4,则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元二次方程x2﹣2x﹣ =0的某个根,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k+2)x+ =0的根,求k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sin∠EMP=

(1)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CM的长;
(2)如图2,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设AP=x,BN=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3)若△AME∽△ENB,求AP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

(1)如图(1),若∠AOC=,求∠DOE的度数;

(2)如图(2),将∠COD绕顶点O旋转,且保持射线OC在直线AB上方,在整个旋转过程中,当∠AOC的度数是多少时,∠COE=2DO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直线 轴、轴分别交于,点的坐标为是直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

(1)求⊿的面积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点轴于点, 轴于点,连接,是否存在一点使得的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一个数学活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把纸片展开,得到折痕EF(如图1);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如图2).

请解答以下问题:
(1)如图2,若延长MN交BC于P,△BMP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2中,若AB=a,BC=b,a、b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符合(1)中结论的三角形纸片BMP?
(3)设矩形ABCD的边AB=2,BC=4,并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直线BM′为y=kx,当∠M′BC=60°时,求k的值.此时,将△ABM′沿BM′折叠,点A是否落在EF上(E、F分别为AB、CD中点),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D为AB边的中点,以CD为直径画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